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楚救陈, 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 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 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疾病
            • 2.

              下列句中对加下划线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少孤,及长不省 所怙,惟兄嫂是依。              所怙:指父亲。

              B.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致仕,家于衢。   致仕:退休。

              C.唐 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浮图:佛教寺院。

              D.过岐,朱泚幸致 货币,慎勿纳。                               货币:物品和钱币。
            • 3.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 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 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 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 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 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 以赡军。一夕, 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易其 衣                                 弊:破旧
              B.女觉 反                                     遽:急忙
              C.始 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 以赡军                    发:发放
            • 4.

              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体,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卓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郭太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义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           济:过河

              B.性明知人,好奖 士类          训:批评

              C.为郡学生,犯法见             斥:驱逐

              D.慎勿 恨,责躬而色            恚:怨愤
            • 5.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乐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判断,辨别

              B.而亦无颠 之患                       危:危险,祸害

              C.间 余言                                诣:拜访,探问

              D.若子所言,是 知盲者为盲       第:只,仅止
            • 6.

              学 舍 记

              (宋)曾巩

                   予幼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

                   而是时,家事亦出。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①,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②,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      

              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锐意欲与之      比肩,齐等
              B.而是时,家事亦 出   增益,加多
              C.东方则 江舟漕河之渠   横渡,渡过
              D.属人外亲之        询问,提问
            • 7.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所告夜醮,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  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三司对按,季旭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有功以之去官。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聊。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并授一品官,优赐其家。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①醮-僧道设坛作法,祈祷或诅咒

              ②失出-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

              ③于定国-西汉大臣,掌管刑狱,他断案公正宽和。

              (1) 下列句子中对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好生之德”的一组是( )

              ①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

              ②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

              ③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 

              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⑥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辄 告其主        罗:罗织。

              B.敕御史薛季旭 之  推:审问。

              C.停决以          闻:听闻

              D.有功 司刑        居:担任
            • 8.

              黄叔扬传

              【明】李诩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洪武二十二年己卯,举湖广乡试,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科。居职封驳甚多。辛巳以父丧归。其所厚翰林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童俊狡狯,不宜独任。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此其心不可测也。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面。但仁慈有余,而御下太宽,此治郡之良才,恐不足以定乱耳。然国家大势,不在江南,必待戎马至此,亦已晚矣。”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

              钺至家,因父殡在陂上旧庐,即往居之,足迹不入城邑。有御史按部至常熟,问曰:“此有黄给事,何在?”邑中无知其家者。一老人居与钺邻,引之。御史舟至陂时方暮,秋收禾堆积村巷,路又泥淖,御史乃徒步抵其舍,钺从幕中对语移日。家人以贵客至欲割鸡具馔,钺惊曰:“岂有居丧而杀鸡礼客者耶!”卒以菜粥对食而别。

              壬午,靖难师日促,姚善受建文君诏,总率苏、松、常、镇、嘉兴五部兵马勤王。善以书招钺,以亲丧尚在殡,请即日营葬毕事,乃可趋命。既而童俊果以镇江降。

              文皇帝正位,诏暴姚善罪状之。善麾下许百户惟权诈因得亲善,缚善邀赏。钺闻之恸哭,绝食,闭目三四日死,悉以家人救免。或传言善款服,上赦其罪,复瞠目曰:“吾知善为人决无二心,吾且少俟之,善事定,吾独死未晚也。脱果不死,吾将下报希直。”希直者,孝孺字也。遂复稍稍食。其年七月十日,善就刑报至。钺起,登琴川桥,西向再拜,祠而哭之曰:“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祠毕,家人归祭具,遂从容整衣冠,奋身入水死。

              (节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1)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方不 靖:安抚
              B.视远而言     游:虚浮
              C.诏暴姚善罪状 之  收:逮捕   
              D.家人归祭具  绐:欺骗
            • 9.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组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 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 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 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D.自 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 10.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

              (1)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 ,丁天章公忧                除:授官
              B.籍请公 视                      按:巡视
              C.乞独坐其事,不                 报:回复
              D.则以书 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