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古代指泰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如《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类似的表示地理区域的名称还有河北、河南、江东等
              B.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夏、商、周三代,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C.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此外,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后一天为“晦”
              D.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二种是用字方法
            • 2.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盂浩然、王维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 3.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幼以孝闻。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及郢城平,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义师至新林,高祖遣弘策持劳勉,众成奋厉。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弘策尽忠奉上,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随才荐拔,搢绅皆趋焉。

              时东昏[注]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获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高祖深恸惜焉。

              弘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禄赐皆散之亲友。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注】东昏,指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次子,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荒唐残暴,高祖萧衍称帝后将他贬为东昏侯。

              (选自《梁书·张弘策传》,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加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B.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C.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D.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 4.

              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

              A.古代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B.“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农历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而每月的三十号古代习惯称之为“晦”。
              C.“令”是“美好”的意思,可以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D.《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 5.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 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官。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 三老五更,是以兼爱; 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 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修 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节选)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B.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C.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D.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十六年”中的“惠文”为谥号,爱民好与曰惠,忠信接礼曰文.
              B.“兄弟并为郎”中的“郎”是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C.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学生称太学生、博士学生,老师称博士.
              D.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之人、才能秀异之士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 8.
              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有三个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社会环境.
              C.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D.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 9.
              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国君的自称,意思是我是天下无双的人。国君的自称还有孤、不谷等。
              B.臣,是君主时代的官吏,也包括百姓。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C.避讳,封建君上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用其名,而以别的字代替。
              D.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在外可以代表皇帝和国家。
            • 10.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北宋词人。他能够成为以描写乡村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与他生活环境及仕途经历有很大关系。
              C.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他既是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著有《随笔录》。
              D.《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