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有一定格律的韵文,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B.“沁园春”“采桑子”是词牌,“长沙”“重阳”是题目;词牌不可以改变,题目则可以随意而定。
              C.词的标题和词牌不是一回事,标题关涉内容,词牌限定格式等方面。
              D.词的标题和词牌是一回事,都是指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 2.

              下列关于文学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B.高老头是一个在生意上十分精明的资产阶级暴发户,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生哲学,按照金钱法则衡量亲情的“父爱基督”的悲剧形象。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分,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按段数分,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 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标题。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西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C.元杂剧一般是四折,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窦娥冤》中窦娥这一角色称为“正旦”。
              D.柳永是以描写乡村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其所写的《雨霖铃》是一首慢词。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人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王维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孟浩然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 5.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代文学家。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有《七录斋集》。
              B.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文集《指南录》写的序文。文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C.《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D.《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一篇杂文,收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此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D.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
            • 7.
              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下列各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①。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②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①帩头:包头发的纱巾。②鬑鬑:形容须发长。
              (1) “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   
              D.谢家事夫婿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中,“正旦”指女主角,“冲末”指男配角。唐宋时期的进士考试称会试,地点在京城,时间在秋季,所以又称“秋闱”。会试考试第一名称“状元”。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乐、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和降职。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他创作的《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离别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D.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人。与其妹妹班昭共同完成《汉书》。《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四史”。
            •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 10.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