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旧宅①(其一)

              李世民

                   新丰②停翠辇,谯邑③驻鸣笳④。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注】①李世民生于武功别馆,后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即位后,于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创作此诗。②新丰:刘邦仿老家丰地建城,并迁故旧居之,以娱思归之父,后更名为新丰。③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④鸣笳: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皇帝出巡到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多处对仗,气脉相连,言辞质朴,表达简约,这首非专业诗人创作的五言律诗,已呈现出初唐律诗的风貌特征。
              B.诗歌前两句扣题,同时用借代手法暗示作者帝王身份,又从视听角度在声色方面描绘出了帝王重归故里的荣耀气派。
              C.诗歌三四两句描绘了旧宅环境。渲染出荒寂古朴、破败肃杀的氛围,整体上给人一种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觉。
              D.诗歌最后两句卒章显志,刚健豪迈,与汉高祖刘邦胜战归乡所作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情志一致。
              E.诗中作者重游故地,回忆往昔,述怀言志,其慷慨畅达之风与其平乱统一、建立功绩的气概胸襟是完全相符相应的。
            •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三国演义》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C.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D.高适、岑参、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E.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
            • 3.

              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 4.

              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块假我以文章”中的“文章”,“将成家而致汝”中的“成家”,“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的“人事”都是古今异义词;“少纵则逝矣”、“莫春者”、“而母立于兹”“燕坐于华堂之上”四句中都有通假字。

              B.从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看,白居易、杜甫都继承了建安诗人与汉乐府的风格,而这一切又都来源于《诗经》。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称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么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词依篇幅长短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一“阕”,也可叫“片”。

              C.“沁园春”作为词牌名,同时也是毛泽东1926年于湘江边上所赋词作的标题。词牌也叫词调,它与内容一般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形式要求密切相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句式等都有着特殊的规定。

              D.徐志摩、胡适、闻一多皆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们所提倡的新格律诗理论是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元稹倡导了“新乐府运动”,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韦庄、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方苞是散文“桐城派 ”的代表人物。

              B.“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指都城长安,“吾妻来归”中的“归”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谢灵运等。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著名的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D.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
            • 8.
              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下列各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①。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②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①帩头:包头发的纱巾。②鬑鬑:形容须发长。
              (1) “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   
              D.谢家事夫婿
            •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曾给《史记》很高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成就无与伦比,同时,作为一部人物传记亦有开宗立派之功。
              B.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C.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标题。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