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9、《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赞扬的是谁?其“忠勇”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侧面反映了他“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多用“兮”的新诗体。《楚辞》是一部屈原个人的诗歌集,它包括《离骚》《九歌》《九章》《招魂》等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是他的重要作品。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 4.

              林语堂《苏东坡传》阅读测试题

              (1)下列不正确表述是(  )

              A.“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中“苏老泉”是指苏洵,因选“老翁泉”作为苏家茔地,故以此取字。

              B.为避尊者名讳,苏轼所有作品中的“序”,都改称“引”;司马迁的作品中也找不到一个“谈”字。

              C.子瞻在密州时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子由为其兄写的墓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从中可见苏轼兄弟二人感情至深。

              D.“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林语堂引用苏轼的手稿来阐释王安石阵营在其失势时的内部失和。

              (2)下列不正确表述是(  )。

              A.“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这是因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东坡,在获释后走出牢狱当天所写的一首诗。其中用到的“塞翁失马”的典故,出自《淮南鸿烈》,在此表示命运难测。

              B.“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是秦观化用了李白《与韩荆州书》中的句子,表达对曾任徐州通判的苏轼的仰慕之情。

              C.苏轼殿试时写的寓言《日喻》讽刺当时学者盲从王安石的《三经新论》,爱因斯坦也用来说明一般人对相对论的看法。

              D.苏轼在密州时,最难过沮丧,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在被贬黄州时发现了词,并写出最负盛名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 5.

              下列关于文学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B.高老头是一个在生意上十分精明的资产阶级暴发户,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生哲学,按照金钱法则衡量亲情的“父爱基督”的悲剧形象。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分,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按段数分,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 6.

              下列对名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但他与鲨鱼搏斗后最终认为自己被打败了。小说表现了“命运无常、难以抗争”的主题。

              B.《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期间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C.《边城》中翠翠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家中的好意,选择等待傩送归来,面对命运的磨难,表现出一种比她母亲更加勇敢和坚强的毅力。

              D.《红楼梦》中“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黛玉抽中了“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在她死后,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以示伤悼之情。
            •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祭完了晴雯,只听花影中有人声,走出来细看,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宝玉请黛玉进行删改,黛玉建议他把“红绡帐里”改为“茜纱窗下”,宝玉不禁深表赞同,灵感一动,便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有无限的狐疑乱拟。

              B.黛玉凡事寸步留心。窗外的老婆子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听了便叫道:“这里住不得了。”她明知骂者是无意的,但想到自己的身世,肝肠崩裂,哭晕了去。

              C.“还提什么念书,我最厌这些道学话了。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宝玉下学后来到潇湘馆。提到读书,宝玉说了上面一番话,黛玉却说八股文章中也有近情近理和清微淡远的,不可一概抹倒,还劝他读书取功名,宝玉觉得不堪入耳,心中纳闷。

              D.迎春嫁给孙绍祖以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孙绍祖好色好赌,对迎春非打即骂,还说贾赦收了他五千两银子等等。王夫人等人知道后,无不难过落泪,却也无可奈何。仍命人收拾紫菱洲房屋,命姊妹们陪伴,又吩咐宝玉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走漏一些风声。

              E.香菱告诉宝玉,薛蟠要娶夏家的贾金桂。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香菱听了,不觉红了脸,也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起来。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   ①   。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   ②    ;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    ③   ,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请将诗句与备选的节日对应起来。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