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下列各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①。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②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①帩头:包头发的纱巾。②鬑鬑:形容须发长。
              (1) “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   
              D.谢家事夫婿
            • 2.
              下列与例句加下划线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及时 遣归
              A.还必 迎取   
              B.嬉戏莫 忘   
              C.登即 许和   
              D.叶叶 交通
            • 3.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 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承继)故业                          ②(可靠)臣精卒 
              ③因(河流)为(护城河)      ④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    
              ⑤收天下之(军队),聚之咸阳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

              (2) 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席卷天下……之意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赢粮而景从                          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⑦以愚黔首                               ⑧ 履至尊而制六合

              (3)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③④⑤
            • 4.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 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1)非于钩戟长铩也(       )     (2)非于九国之师(       )

              (3)八州而朝同列(       )         (4)一夫作难而七庙(       )

              (2)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                   B. 以为桂林。象郡

              C. 秦以区区之地               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3)  选出下列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 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4)  翻译下列语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5.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 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
              (3)  下列叙述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粮而景从                                赢:担负
              B. 锄耰棘矜,非 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C. 余威震于 俗                             殊:非同一般
              D.  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 6.

              廌青山人诗序    方苞

              苞童时,侍先君子与钱饮光、杜于皇诸先生,以诗相唱和,慕其铿锵,欲窃效焉。先君子戒曰:“毋以为也!是虽小道,然其本于性质,别于遭遇,而达以学诵者,非尽志以终世,不能企其成,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而不可以相易;岂惟陶、谢、李、杜峣然于古昔者哉!即吾所及见宗老涂山及钱、杜诸公,千里之外,或口诵其诗,而可知作者必某也。外此,则此人之诗,可以为彼,以遍于人人,虽合堂同席,分韵联句,掩其姓字,即不辨其谁何,漫为不知何人之诗,而耗少壮有用之心力,非躬自薄乎?

              苞用是遂绝意于诗,而自餬口四方,历吴、越、齐、鲁以至都下,海内以诗自鸣者多聚焉。就其能者,或偏得古人之气韵,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然杂置其伦辈中,亦莫辨为谁何。其门户可别者,仅两三人。至晚岁乃得廌青。廌青,山人也。余往来京师四十余年,未有道其诗与名字者。盖余方混混尘俗中,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而廌青匿迹于穷山,其声光自莫由而达也。

              乾隆二年杪冬,余自武英殿出居西华门隅,子侄辈多称东村石君之诗。东村以诗投,果萧洒无世俗人语,遂因东村以得廌青。其后廌青以诗来,不待终篇,而知非他人作也。又二年,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东村之门人闻之,亦刻其山居诗二十首。东村一旦悉焚平生所作,誓不更为,而谋去家以从廌青于山中。噫!廌青,非山人也,其家世勋旧,方圣祖仁皇帝西征泽旺,尝自请赴绝塞开垦,以给屯军。逾年莫有知者遂归绝人事闭关于盘山盖天实限以诗人之遭遇而使之尽志于斯术也。

              东村齿未艾,其子仕进方得路,而欲从廌青于山中,且焚诗而不为,与先君子所以戒苞者似有合焉,其志可量也哉!

              注释:①峣然: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在古人中成就突出。②齿未艾:年岁未老。

              (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   驳:驳杂
              B.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         视:比较
              C.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                   驰骛:奔走趋附
              D.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               乞言:求助
            • 7.
               下列加下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及时 遣归      枝枝 覆盖       相:偏指一方,我
              B. 感君 区区怀      何乃太 区区       区区:真挚的情怀
              C. 或 因寄所托      于今无会        因:机会
              D.  既遂矣         静 思之          言:助词,无义
            • 8.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入人 园圃(果园)      从而 之(称赞)
              B.至入人 栏厩(养家畜的地方)   人犬豕(偷盗)
              C.何故也(这)                             罪益 (严重)
              D.亏人自利(因为)                            其衣裘(剥下来)
            • 9.
              下列句中和“挥手 公卿”中的“谢”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阿母 媒人
              B.家事夫婿
              C.多 后世人
              D.单于视左右而惊, 汉使曰:“武等实在。”
            •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

              ④虽,何面目以归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