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在《师说》中也非常赞同这种向他人广泛学习的态度,认为学习不必拘泥于身份,原因是: ______ 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指出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其中谈空想不如实实在在学习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的观点。​
            • 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 “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学著作体例丰富多样,其中《左传》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该书充分反映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它“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D.古人非常注意对人的称谓,这些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家父”“家君”等,称呼对方的父亲用“令尊”“令严”等。
            • 4.

              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5.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改北,巡按山西。

                时英宗北狩,兵荒氵存臻。请蠲太原诸府税粮停大同转饷夫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重。”自是论如律。

                景泰四年疏言。帝颇嘉纳。未几,复言:国家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一遇军兴,抑配横征,鬻官市爵,率行衰世苟且之政,此司邦计者过也。”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张敏、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文渊致仕。

                鼎居官清勤,卓有声誉。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鼎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咸惮之。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金都御史。逾年卒。

              (节选自《明史·左鼎传》)

              【注释】①游臻:再次来到,接连来到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蠲太原诸府税粮/停大同转饷夫/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
              B.请蠲太原诸府/税粮停/大同转饷夫/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
              C.请蠲/太原诸府税粮停/大同转饷夫/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
              D.请蠲太原诸府税粮/停大同转饷夫/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
            •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往今来,人们向往“真”,呼唤“真”,赞美“真”,创造“真”。有人说:“真理犹如珍珠,它在日光下最澄澈。”有人说:“真情在生活中,要比在舞台上更有价值。”也有人说:“真诚能让人摆脱暴风骤雨,而走向阳光明媚的天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  张潮(清)

              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8.

              仔细察看所给的图画,领悟其寓言,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套作。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北宋]苏轼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要求:①角度自选(可以就某一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