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诗歌《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的作者西川与以下哪两位诗歌并称“北大三剑客”(  )
              A.骆一禾、海子
              B.何其芳、卞之琳
              C.卞之琳、李广田
              D.骆一禾、洛夫
            • 2.
              诗歌《春》的作者穆旦是下列哪一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
              A.江西诗派
              B.九叶诗派
              C.新时代派
              D.现实主义诗派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B.《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 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C.战国末期人们尊称荀子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认识它,顺应它。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
            • 4.
              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 5.
              下列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B.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意象的独异,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C.该诗的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长短句式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语和句式相交错,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D.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的如“是眩晕的飓风”“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等,给人以空洞虚幻的美感。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求性格退缩,所以激励他;而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让他有所节制。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D.《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 7.
              以下关于庄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
              B.《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外篇”15和“杂篇”11
              C.庄子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事物是对立转化的
              D.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他认为即使是《逍遥游》中的大鹏鸟,也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 8.
              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演说词,作者恩格斯,普鲁士(后称德国)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作是《物种起源》
              C.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许多发现,其中主要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还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D.马克思,普鲁士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代表作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 9.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B.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D.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 10.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为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或皇帝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地位在宰相之上,权力极大
              B.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的时刻。在古代即为农历每月初一和每月的十五
              C.博士,古代学官名,专门教授经学、子书等。唐宋时对有技艺的人尊称也称博士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主要是指名称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