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最近杭州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
                  请从雇用者和被雇用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个字)
              (1)雇用者角度:“银行代排”是    的一种雇用行为。
              (2)被雇用者角度:“银行代排”是    的一种雇用行为。
            •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村前要冲之地立有牌坊,归来的游子远远望见,心神激荡。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千古,都要从这里经过。祠堂更是村庄的核心,在此祭祖、行使宗族权力、举行公共活动。凡涉及全族利益和声誉时,宗族的凝聚力便会凸显。纵横交错的血脉之网,维系着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
                  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乡村社会,儒教统领与宗法结构合一,居处环境与自然、人文因素合一,包蕴了复杂的文化空间,长久支配了中国历史,迄夸仍然对国民文化心理产生影响,并对亚洲儒家文化图及国际华人世界发挥现实支配力,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中国几十万个村庄,现在大概仅剩下三千到五千个古村落。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热潮中,乡村治理已经出现了规划管控无序、有新房无新村、千村一面等问题,迷失了自我。人们担忧“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正在农村重现,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将被当作垃圾清除。古村落是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和文化元素,从其储存的历史细节和记忆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如果古村落荡然无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承载体。
                  2003年至今,国家虽然评选出了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封闭破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村落却得不到重视。经费短缺等诸多原因导致古村落的保护刺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级机构自筹经费,组织入村调查,走出了保护的第一步--查家底。但之后的保护将更为艰难。专家为此提出了一个看似激进、实质有理的思路:政府发补贴,让原住民愿意住在古民居中,就是最好的保护。他们以生活的方式看护着、保护着古村落。
              (1)古村落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3)结合文本,说说该如何保护古村落。
            •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恐怕以黄庭坚为最早。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眼睛里仿佛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更别想看东西了。当然,以前像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去的,不过他跟黄庭坚有极大的不同。李商隐的诗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采用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黄庭坚歌咏的内容,比起这种诗的来,要繁富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复杂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李商隐的诗,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用的典故词藻也常常只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仿佛餐厅里吃饭时的音乐,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黄庭坚有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黄庭坚曾经把道听途说的艺术批评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黄庭坚和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文中说“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请指出李商隐《锦瑟》中“镶嵌”了哪四个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4. 材料分析:
                  有人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说从中可读出古人的匠心,如“愛”须有“心”,“親人”必须相见;用繁体字才有机会向祖先表示敬意。反驳随之而起:繁体字笔划繁杂,孩童识字要耗费巨大精力,不信请默写“鸞、叢、釁”,或者请用篆书书写。繁体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别说这种要求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
                  繁体字的流通约中止于上世纪50年代;汉字史上最大的转折是汉魏之际篆书退出日常书写领域。从此,汉字简化活跃于文字史之中。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有人认为汉民族很少有创新冲动。其实不然。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难。创新不是单纯依靠灵感和想象力,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何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是重要诱因。文字交流数量急剧增加,书写工具改变,这些都在召唤更便捷的字体。20世纪50年代的汉字简化有着相近的理由。当时,汉字的简化成为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必须承认,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虽然它为古籍和书法保留了繁体字的特殊区域,但许多人仍感不适,这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可是,现今文字交流数量巨大,如果每个字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会增添多少成本?
                  从汉字的演变史可知,如果想到的仅是恢复繁体字,那么这种做法迹近于买椟还珠。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南帆《我们要向古人学什么》,有删改)(1)请具体解释“买椟还珠”在文中的意思。
              (2)为什么说“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
              (3)作者对汉字演变史有哪些深刻认识?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京报》报道,10月29日,“光合作用”在北京的五道口店和现代城店遭到图书供应商的“抢书”,被索讨书店所欠债务。
                  “光合作用”的经营危机不过是近年来众多陷于困境中的实体书店的一个缩影,为什么实体书店接二连三地走入困境?
                  “文艺青年们只去书店却不买单,回家后精打细算地比较几个网店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你让独立书店怎么活呀?”在众多关于“光合作用”倒闭危机的议论中,博友“桂桥”这番话得到了“学而优”书店创始人陈定方在个人微博上的认同。
                  这表明,由于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在搜索、价格等多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很大的冲击。
                  事实上,人们还在看书,还在买书。不过,他们往往先在实体书店看书、挑书,再去网上书店买书。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实体书店自付店租做网上书店的免费“展厅”。
                  国内知名出版人路金波表示,人工和房租这两大成本达到书店成本的50%以上。
                  2011年7月,拥有17年历史的,曾被誉为“北京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风入松”书店也关门停业,尽管经营者一再强调“只是因房租问题等待搬迁”,但至今仍未重新营业。据《南方日报》报道,”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因为书店房租价格已经达到每月5万元,超过承受能力。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冲击,”风入松“已经难以为继。
                  网上书店步步进逼,万圣书园就在书店内开起了咖啡馆,北京纸老虎书店更是在书店里做起了餐馆生意。对于实体书店的多元经营,多数人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叹息如此经营让书店少了纯粹的书香气息。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只有经营下去,才能谈发展,这也是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很多实体书店选择了网络营销。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最近开办了网上书店,并将在今后重点推出网络图书营销。龙之媒从2002年就开始探索网络书店,目前的业务版图已经揽括了线上和线下书店。
              (2011年11月03日《南方周末》)材料二: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内,中国将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且这种趋势在日益加剧。甚至有媒体认为,当下实体书店的惨淡经营昭示出实体书店或将批量死亡的命运。
                  实体书店目前经营状况究竟如何,是否正在淡出市场视线?
                  广州三联书店停业的原因是店面租金昂贵。有业内专家指出,高租金和低利润使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009年,北京知名小众书店单向街图书馆从北京圆明园搬至朝阳区的蓝色港湾,房租过高是其搬迁的原因之一。
                  雨枫书馆崇文馆的馆长孙婷婷认为:“北京的民营书店受到的挑战主要是地租的昂贵、网络书店的低价干扰以及进货渠道的不畅通。民营书店的图书进货壁垒很多(折扣高、自己承担物流成本等),所以图书零售的利润很低。”
                  网络售书也给实体书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仅去年,当当网就占中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0%,加上网络提供电子书下载,很多人放弃了到实体书店购买原价书。更有一些顾客需要购买新书时,先到实体书店来试读,之后便到网络书店上以折扣价格购买,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样很划算。
                  不仅仅国内实体书店经营困难,近日在英国《媒体周刊》上有文章指出,英国实体书店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原因是消费者在亚马逊网站能以低折扣快捷地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多种图书。文章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英国图书市场规模减少了3%。
              (2010年9月11日《中国文化报》)材料三:
                  面对众多书店的消失,爱书人与从业者纷纷发出“救救书店”的呼吁。文化学者吴祚来在《新京报》撰文称,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加拿大政府为独立书店购置电脑设备支付一半的费用、德国政府不仅免征书店的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书店优惠;日本和韩国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护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此前,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采访时也表示,书店是政府应扶持企业,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专门文件扶持书店,”如对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网点免征增值税等“。
                  不少书店从业人员表示,希望政府的优惠政策能普照到民营书店,像对新华书店一样对待民营书店。
              “国家拿着那么多钱去建图书馆,其实我们这些书店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图书馆啊,不仅不要政府的财政投入,还产生税收、解决就业,在我们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一点资金投入该多好!”陈定方表示。
              材料四: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民认为,实体书店的倒闭是行业内部充分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不应人为地加以干涉。政府的干预,或许短期内有效果。但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实体书店作为纯商业机构,就应该交由市场决定,充分的竞争就像是大浪淘沙,总会有精品存活下来。
                  白锋说:“完全依靠政策的支持,民营实体书店也不会走得太远。当前人们购买图书的方式和渠道已经彻底改变,民营实体书店要想生存就必须转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内就有专门搭售折扇、字画等延伸商品的柜台。
              (2012年05月02月《大众日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光合作用书店的情况,目的是以点带面,用典型事例突出实体书店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引出下文对其原因的分析。
              B.和网络书店相比,实体书店在搜索、价格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书店自愿充当了网上书店的免费“展厅”。
              C.实体书店开展多元经营,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有人感慨多元经营破坏了书店的书香气息,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实体书店的必由之路。
              D.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内,中国将近五成的书店倒闭,而且这种趋势在日益加剧,由此可以预计出实体书店将会全部消亡。
              E.很多民营书店的从业人员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像对新华书店一样对待民营书店,由此可见,国家对待民营书店的政策需要作出调整。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请概括说明其异同。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政府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4)材料四对“政府扶持实体书店”一事提出不同看法,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认为如何面对实体书店所遭受的来自网络书店的冲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著名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采 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路,从更宏观的层面找到问题的本质。
                  从旅游业发展的阶段看,当前我国公众对景区门票价格的空前关注,是我国旅游消费全面释 放的报喜鸟,说明我国旅游正大踏步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正日益成为我国更多居民日常生活 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视为自身必需的常规消费品,在此情况下,大家自然像关注柴米 油盐等生活必需消费品价格一样,关注旅游景区价格。从这个角度看,业内外人士应当更多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待和应对当前出现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现象。
              (摘自2010年8月18日新华网)材料二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和卧龙冈景区 分票制整合为一票制,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不分节假日);9月3日,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这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
                  其实,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景区 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调价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面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一方面,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方面,景区 面对民众对高票价的不满,也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而大倒苦水。如此来看,景区门票涨价陷入了“两头叫苦”的尴尬境地。
              (摘自2014年9月18日中新网)材料三    “一家三口出游,一张景区通票动辄一两百元,相当于大多数人两天的工资,再加上餐饮、交通 费的支出,低收入人群还真是玩不起。”江西某旅行社负责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三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记者采访 发现,伴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到来,在三年大限到期后,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部分旅游景区票价为何会进入“三年必涨”怪圈,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据公开信息显示,以江西井冈山景区为例,近三年该景区年度平均运营维护成本为11582.95 万元,按年度平均游客接待量77.59万人次计算,人均成本为149.29元,成本已经超过其现行门票价格。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景区尤其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产品结构单一,除了简单的景区景色外,配套的饮食住宿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依靠单一的门票收益成为维持景区发展的唯一手段。部分知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 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地方财政长期依赖门票收入,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一些景区看到同级或者次一级景区上调门票价格,就出现了“比较涨价”心理,也随之跟风申请涨价。
                  专家认为,旅游景区价格一再飙高,一味把运营成本增加都转嫁到游客身上,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将更多的游客挡在景区之外,最终景区也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种行为将危害我国 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摘自2012年4月25日《经济参考报》)材料四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再这样下去,连徐霞客也会变成宅男的。”这是网友针对 连连上涨、纷纷突破百元大关的全国旅游景区票价的调侃。对于公众非常关心的景区门票价格问 题,“经济之声”采访了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刘思敏。下面是访谈记录。
                  经济之声:面对愈演愈烈的景区门票上涨之势,国家层面出台了平抑价格的政策性文件,请问是什么?
                  刘思敏:国务院近期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利用风景名胜 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 工具等项目的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要充分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的上涨。
                  经济之声:在严控门票价格上涨方面,政府如何指导和调控,进而充分体现公益性?
                  刘思敏:这是关键问题。在我国各地旅游市场的高速成长中,门票经营起到了重要的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并导致在不少地方的景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旅游经济蜕化为“门票经济”。所以,要让景区经营走出“门票依赖症”的怪圈,关键还在于激 发地方政府的主动性。
                  上级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专门规划,防止地方政府过分迷信景区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将关注点从纯粹景区建设转向整体旅游休闲环境建设。
                  同时,地方政府要对公益性旅游景区开发给予一定财政性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推动门票之外收入的增长,使旅游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从而拓展旅游产业体系。
                  另外,针对运营成本压力,景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例如适当削减工作人员,适当开展志愿者服务来解决人力问题,从而保障景区可以在低成本、低盈利的空间内运行。
                  经济之声:2003年,西湖实行免费后,获得了更大的整体利益,还带动了杭州的旅游经济的新增长。有数据显示,景区每年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 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 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但十几年 来,西湖模式却一直难以复制,这是为什么?
              刘思敏:实际上从根本来说杭州西湖的免费模式是一个伪命题。西湖有围墙吗?西湖没有围墙也修不了围墙,你怎么收费?净寺、雷锋塔、岳王坟等等这些外地游客非常愿意去的著名景点都在西湖边上,而且归西湖风景名胜区管辖,但是它们都收门票,而且门票很贵,从来就在收,何来西湖免费?所谓的西湖免费实际上在2012年的时候,抗州市政府把西湖边上的柳浪闻莺、花港观鱼 那几个城市公园给免费了,这几个城市公园并不是西湖的核心价值所在。
                  虽然西湖免费的模式不能复制,但其思路是可以借鉴的。
                  经济之声:我们还了解到,国外一些国家公园,其建设和维护经费来自于国家的专门机构,还有一些经费是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是私人捐赠,这样的模式对我们有启发吗?
                  刘思敏:当然有启发了,像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就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对它的经营管理开发的成 本兜底买单,而我们的成本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的,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国外在由中央政府兜 底买单的同时还鼓励社会力量的赞助,也鼓励资源的参与,事实上就是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实际上我们中央决定要推行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受到这样的启发。
              (摘自2014年10月1日中国广播网)(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二者在主要内容和报道角度方面的异同。
              (2)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景区门票上涨的主要原因。
              (3)为什么刘思敏认为“杭州西湖的免费模式是一个伪命题”?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部分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一时间引起各方热议,如何通过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建设使景区门票价格更趋向于合理,请结合文本分别给政府部门和景区管理处提些建议。
            •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世界形势发展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严峻的一面。从严峻的一面看,我们也有责任学好母语。全球一体化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今天社会生活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冲突。全世界13个顶级网站中,有10个在美国,85%的信息是用英语发布的。这将会控制全世界的信息渠道,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选择。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生存体验,决定了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民族感情,因为这是他们生存的依据。同时,真正的全球化不仅不排斥多元文化,而且恰恰是多元文化的整合。每一种文化只有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对人类文化有所贡献,才能赢得尊敬,才有资格谈多元。因而,任何民族只要想存在,就应该有自己的语言。都德在《最后一课》里说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是消灭它人语言。  (节选自《母语: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1)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也有责任学好母语”?
              (2)结合文段,说说引用都德《最后一课》这句话的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似乎一夜之间,80后集体变“老”了。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是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你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的一连串数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但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1)文中80后集体变“老”表现在哪两方面?请简要概括。
              (2)如何理解“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这句话?
              (3)结合文本,谈谈作为处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怎么做?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一(2)题。
                  ①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害。②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③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④张仪瓦解六国的聪明,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⑤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1)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顺序已经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