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郡庭惜牡丹
              徐 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诗从    字着意,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诗从赏字入情,表达了    的心情。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2).“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
              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②《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
              ②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        ,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
              (4)“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2)请分析“山远近,路横斜”一句在全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兵曹:参与军事的小官。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己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59年,当时作者流落秦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
              B.《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C.《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态。
              (2)“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两项是    
              A.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C.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E.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有人评价杜甫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请从《房兵曹胡马》《病马》中选择一首,分析作者对马的吟咏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 5. 鹧 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锦翼”两字,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近山鸡”则是将鹧鸪与山鸡作比,表现其有类似山鸡的美丽品相和高雅风致。
              B.颔联描绘了暮雨潇潇、落红片片、鹧鸪啼声之中的青草湖、黄陵庙,用“雨昏”“花落”的意象给全诗平添了怡然闲适的气氛。
              C.颈联中的“游子”因“闻”鹧鸪而“征袖湿”,由鹧鸪转而写人,承接自然巧妙。“佳人才唱翠眉低”,也是因鹧鸪啼鸣动了情思。
              D.尾联写湘江浩淼,夕阳西下,苦竹丛深,在这样的环境里,鹧鸪啼鸣的呼应回荡更显得凄婉绵长;虽未写人而人的情感尽在其中。
              (2)请赏析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词和郑诗都借鹧鸪啼鸣表达哀怨感慨之情,其哀怨感慨的原因有何不同?
            • 6.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运用了    ,后者运用了    
              ②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截然不同,前者表现了    的态度,后者表现了    态度。
            • 7.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  菊                        寒  菊
              唐•白居易                 宋•郑思肖
              一夜新霜著瓦轻,花开不并百花丛,
              芭蕉新折败荷倾。独立疏篱趣未穷。
              耐寒唯有东篱菊,宁可枝头抱香死,
              金粟初开晓更清。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
              ②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1)填空:两首诗从诗歌体裁上都属于    。两诗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是    
              (2)请仿照对《寒菊》一诗艺术手法的分析,赏析《咏菊》一诗的艺术手法。
              示例:《寒菊》一诗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白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3)请仿照《寒菊》三四句的赏析文字,赏析《咏菊》三四句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示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宁可”二字很有力量
              答: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 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唐)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注解】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含箨,包有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书帙(zhì),书套。 ④翦(jiǎn),同剪。
              (1)这两首诗就体裁而言,前者为    ,后者为    。都用了    手法。
              (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两首诗借咏竹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题
              答盐官齐安国师见招
              释法常
              (一)
              摧枯残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二)
              一池荷叶衣无数,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注】盐官齐安国师:海门郡人,时住杭州盐官海昌院,得知法常住大梅(今鄞州横溪镇梅岭),遣僧去招。法常乃以此两偈答之。
              (1)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2)这首诗是答“齐安国师”“见招”的,两首诗向齐安国师传达了怎样的信息?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