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③南徐:州名.即今江苏镇江市.
              (1)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    ”句意.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 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1)“背飞双燕”一语与成语“    ”意思相近,在词中的寓意是    
              (2)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第一句“沅水”与“通波”蝉联而下,绘出江河相连之景。一个“接”字,更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严诗第四句一个“尽”字写出了诗人长久独立江边,寒鸦飞尽,还不愿离之态。
              C.王诗后两句描写青山明月,严诗后两句则描写寒鸦江水,两位作者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情感。
              D.王诗和严诗,从体材上说都是七言绝句,从题材上论都是送别之作。
              (2)两首诗歌在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赠孙思顺
              [元]杨载
              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                     
              南浦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   【注释】①玉屑:喻美好文辞。②南浦:地名,古诗词中常借指送别之地。③谢玄晖:谢朓,字玄晖,南朝颇有才华的大诗人,以山水诗名世。
              (1)如将诗中“             ”补充完整,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落日帘栊燕子飞B.日落帘栊燕子飞
              C.帘栊落日飞燕子D. 帘栊日落飞燕子
              (2)与“芳草漫随愁共长”中“芳草”所营造之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
              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C.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D.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3)在此首赠送友人的诗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分条作答。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别友人
              卢纶【1】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2】归上国,应怜贡禹【3】未成名。
              【注释】:【1】卢纶:唐朝天宝末年举进士,一生坎坷,仕途不达。【2】轺:yáo,古代轻便的马车。【3】贡禹:西汉时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思”一句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颔联通过写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达出一种不离不弃、缠绵悱恻的情感。
              C.颈联指诗人客居他乡多年,数亩田园已经荒芜,只剩多病之躯,生活清苦。
              D.“更送”一句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2)本诗中“秋”是“悲戚哀伤之秋”。下列关于秋的诗句中情感不同于“悲戚哀伤”的一项是    
              A.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B.老来忧患易凄凉,说到悲秋更断肠。(文天祥《又三绝》)
              C.一夕秋风蕙草摧,何当燕婉向泉台。(屈大均《哭华姜》)
              D.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刘言史《病中客散复言怀》)
              (3)下面这首诗与卢诗都是送别诗,请比较两首诗情感上的异同。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注】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注】鸣皋:河南省嵩县东北,朋友要去的地方。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诗开篇即写“愁”,但也有很多诗歌是间接表现愁闷之情的,如李清照《声声慢》:“        、晚来风急”。
              ②卢纶在诗中写了自己客居多病的经历,杜甫在《登高》中也有类似经历的两句是:“        ”。
            •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注】,记余戏语。
              【注释】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曾对人说:“做三司使数年,强效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1)根据词意,解说“烈日秋霜”的含意。
              (2)本词下阙虽未有“辛”字,却“辛味”十足,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所蕴含的“辛味”。
              (3)本词“戏赋辛字”,妙趣横生,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词之“妙趣”加以赏析。
              (4)辛氏“忠肝义胆”这种精神品格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体现,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句,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他老当益壮,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    ”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则反映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 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写出了    的环境特点.
              (2)请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 《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于    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代诗人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横线上:        。 
              (2)结合全词,简析画线词句的表现手法和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
              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1)题目“别士季弟之官”中的“之”意思是    。上阙交代离别原因的一句是    。下阙借        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2)下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