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    节。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3)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
            •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    在古代是押韵的。
              (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3)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3)“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释】①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②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③: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1)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    
              (2)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B、三四句述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归途。
              C、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D、隐逸诗的尾句往往颇有蕴蓄。
              (3)结合全诗,分析“唯有幽人独来去”一句的内涵。
            •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  ②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1)“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2)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3)“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登单于台
              唐 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注】①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军登临此台。②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
              (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    诗。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出边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登高眺望、孤独思乡的形象。
              B.颔联“白日”“黄河”对举,写尽了边塞的寥廓苍茫和壮丽多彩。
              C.尾联写诗人盼望越过阴山关隘,虽然分明知晓关隘不会向他开放。
              D.全诗语言质朴淡雅;了无春色的春日,使诗意境荒凉,风格雄阔。
              (3)试从一个角度赏析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商略:商量。②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其生前隐居之地,即是吴松。
              (1)“点绛唇”是这首词的    
              (2)下面对本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从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可见诗人心境的纯朴天然。
              B.诗人打算追随陆龟蒙一起到天涯,实现自己的救国梦。
              C.“残柳参差舞”象征南宋衰落但又包含不甘灭亡的意味。
              D.全词委婉表达了词人凭栏怀古的复杂心情,苍凉悲壮。
              (3)任选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