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地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对    的关注与同情。
            •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写景,手法与作用有何不同?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和宿硖石寺下
              赵抃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1)硖石寺有哪两个特点?请各用一个字予以归纳。
              (2)简要赏析“惟放钟声入画船”的表达效果。
              (3)就全诗来看,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
              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前四句、后四句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前四句:    ;         后四句:    
            • 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注】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诗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绝。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作简要分析。
            • 7.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作者被贬黔中所作。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江间作(其一)
              潘大临[注]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若何边?
              【注】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早年应试不第。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诗中“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析。
              (2)本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1)从这首词中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品性的一个词语,并结合词作概括其表现。
              (2)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
            • 10.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