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
              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前四句、后四句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前四句:    ;         后四句:    
            • 2.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①、②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
              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          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    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锦里:成都地名。航:小船。
              (1)诗歌的颔联营造了    的氛围,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    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试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授:付予,指授职。江州: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在唐代是个闲职。
              (1)诗歌以景托情,在    的氛围中强烈抒发了作者深受刺激时的    心情。
              (2)请鉴赏诗中“灯”这一意象的妙处。
            •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栾家濑
              王  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白石滩
              王  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歌都是五言     (填空)。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
              (3)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 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我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比”手法。诗中的“舅姑”和“齐纨”分别指什么?请具体说明。
              ①舅姑:    
              ②齐纨:    
              (2)针对朱庆馀诗中期待和不安的心情,张籍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1)从诗句内容看,诗人思家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
                  ; ②    ;③    
              (2)诗歌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请找出这一诗句。
              (3)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除  夜  作
              高  适
              旅馆寒灯多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作者高适是唐朝与    齐名的著名    诗人。
              (2)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3)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