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力
              申平
                  ①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②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③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④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⑤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⑥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⑦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⑧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⑨“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⑩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⑪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⑫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⑬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⑭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⑮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⑯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⑰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1)小说第一段写到这群老人“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
              ②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
              (3)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小说人物之一的陈大福的形象。
              (4)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记忆力”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这个戒指真的白给我?大概是人造钻石吧,但人造钻石这么大也妙极了。”
                  “是真的钻石。不嫌弃的话,请戴上试试。”
                  推销员交出了戒指盒。女的双颊一红,捏起了戒指。推销员按住这只手,说道:“请等一下,太太。不行。我不能说谎。”
              “还是有什么条件吧?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可能白给嘛。”
              “说实在的,这不是平常的戒指。而是一个遥控开关。我不是这个地球的人。是从一个遥远的星球来的。我们那个星球,由于人口过剩,眼看要爆发危机,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结果,决定杀死五百万人。可是谁也不肯按执行死刑的开关。因此派我到这里来。一戴上这只戒指,立刻要死五百万人。这颗钻石可以说是执行死刑的报酬。对不起,太太。”
              “尽开玩笑。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肯戴的就奉送。不过,要等我回去以后再戴。”
                  推销员把戒指留在女的手中,跳出门外。女的手拿戒指端详了许久。
                  然后--
                  假如是你的话,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文章有改动)(1)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文中女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2)请联系现实谈谈这篇小说带给你的思考。
            •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行脚人•黄昏
              师陀
                  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来,已是申末时分。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天色确实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行杖捣着碎石,也咯咯有声。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所有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知道是啄木鸟。于是拔步又往前走。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玑珠。玑珠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来。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来。
                  这人生得好一副紫檀色瘦生的脸相。为风雨残蚀的顽强的颜面,好像是生着一层锈。这样的脸,任谁都看得出是漂过大海,走过崇山,见过大的世面,因为经过风浪,被风霖摧老了的。那锁在眉宇间的,也许不妨说是淡淡的哀愁,但也许竟是跋涉的疲倦。瞧那双眼睛,那纯黑的眼睛,定住时能自己发光,若是一霎,唔,简直是在打闪。
                  他一面吸烟,一面浏览着景物。啄木鸟仍在林子里敲击,只因天色向晚,异常急促。山谷里也更觉荒寂。树林上面是万丈峭壁。峭壁的顶,像一座平台,上面树立石柱数株,无凭无藉。他又回头望着过来的岭,日光已被峭壁遮掩,云叆叇起来,石色也难以辨识的了。
                  他咳嗽了一声,把痰啐到溪里,看着它在水面上打了一个盘旋,夹在水花中间流去。那脸色的平静,赛过岩石,好像对于过夜的下处极有把握,全不放在心上。
                  林子里叹息似的响了一声。一阵夜晚的风,正从峭壁下经过。
                  他望着脚边的溪流。溪水静静的流着,发出低语,水面像油一样,起着旖旎的小绉。那淡淡的最后的霞,仍旧在小绉间发光。好像被水吸住了似的,他的两肘支着膝盖,凝视着奇幻的波溜。四围暮色,青空玄渺。那烟袋里冒出的青色的烟,在温暖的空中卷舒,悄然消散。
                  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这客人惊讶的回过头去,抬起满溢倦意的眼。
                  一个牧羊女正沿着溪走了下来。在她的前面,肚儿便便的山羊们懒懒的鸣着,或左或右,跑着一只牧羊狗。
              “请问大姐,前去可有落脚地方吗?”他拔下嘴里的烟袋,打着问讯。
                  那姑娘从旁边跑过,向空中甩了一个响鞭。小狗则冲下溪去,溅起水花,快活的洗了一个澡。上得岸去,抖下水滴,接着惬意的打着喷嚏。
                  她过了溪,用鞭一指道:“那边。”
                  这样说着,就伴了羊和狗扬长去了。一面唱着山家的歌。歌声越唱越远,好像是引诱着人到过夜的下处。
              这人堆起寂寞的笑脸,望着那牧羊女的影子,渐渐的消失在和溪流并行的小径上。他喃喃地自语道:“这丫头!”
                  天色渐渐昏暗,峡谷更加静寂。他收起烟袋,掮起包袱,拿了行杖,起身去了。那丢下的烟灰,被风吹到溪里,同泡沫一齐流去……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1)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
              (3)“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关键词
              蔡 楠
                  鲁米娜在单位做打字员十年了,她打印的材料足足有一火车。这一火车材料除了拉走她的青春、爱情,就是给她留下了带病的身体和一个残疾的孩子,还有一份菲薄的收入。然而,最近单位换了领导,听说要清退临时工,以后怕连这份菲薄的收入也保不住了。
                  鲁米娜坐在电脑旁,心绪不宁。她的手在键盘上随意敲击着。那是一双十分灵巧的手。就是这双手,鱼一样游走在玲珑的键盘上,游走在文字的海里,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汉字神奇般地连缀成一篇又一篇的讲话、报告、总结、计划……
                  现在鲁米娜坐在电脑旁,停止了敲击。她想,我十年来都是为别人敲击,我从来没为自己的生活敲击过什么。十年了,和我一起走进这个单位的人有的转了正,有的当了科长、主任。而我呢?十年来默默无闻,甚至有的领导还叫不上我的名字,只知道我叫小鲁。这公平吗?
                  鲁米娜第一次这么深刻地思考自己的命运,她的血开始上涌,于是她愤怒地在键盘上重重地一击。怪了,电脑显示屏上竟然显示出了两个汉字:转正。这两个字一出现,鲁米娜就感觉到有人进来了,来到了打字室。是单位的人事科长。人事科长把几张表格放到了鲁米娜面前,笑吟吟地说,小鲁,恭喜你啊,上面批下来几个转正指标,领导们研究了,给你一个,你要请客啊!鲁米娜接过表格,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你说科长,我在哪里请你?人事科长咧了咧嘴,在哪里都行。
                  鲁米娜一个激灵,睁眼再看键盘,“转正”两个字已经消失了。可屋子里却连个人影也没有。鲁米娜又敲击了几下键盘,打出了三个字:涨工资。盯着这三个字,鲁米娜就觉得这三个字幻化成了三只快乐的小鸟。小鸟飞翔着,鸣唱着,牵引着她来到了会计室,出纳正笑吟吟地等着她。出纳说,鲁姐来支工资吧,你这个月连转正带定级,再加上补发的奖励,一共是18888块。鲁米娜颤抖着手在工资表上签完字,便伸手要钱。出纳拿出了一张银行卡,鲁姐,这是你的工资卡,正式工用卡,临时工钱少才领现金。
                  我是正式工了!鲁米娜哼着小曲儿拿着工资卡回到了家里。晚上她破例主动和丈夫说笑。这在近年来是没有的举动。骑三轮跑出租的丈夫吃惊地问,今天怎么了,有喜事?鲁米娜就吻了一下丈夫汗腻腻的胸脯说,我涨工资了,连发带补的,一万多呢,你说怎么花?丈夫就说,先给你和孩子看病吧。你看你总是咳嗽不停,可能是呼吸打字室的毒气多了,肺不好。儿子一生下来就有点聋,得抓紧治啊,恐怕这些钱都不够呢!
                  鲁米娜听了这话,就觉得嗓子眼儿里有点痒,痒得难受,就连续咳了几下。醒过神来,眼前看到的依然是键盘和显示器屏幕。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保护程序,可她还沉浸在丈夫汗腻腻的胸脯上,还想着丈夫的话。钱不够钱不够,那怎么办?那就得当领导啊,当领导挣的钱多!这样想着,鲁米娜灵巧的手就又游动了,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保护程序消失了,领导出现在屏幕上,而且还是个女领导。怎么这么像自己啊?本来就是你嘛!成了领导的鲁米娜就从屏幕上走下来,走进了领导办公室。秘书、司机和副手们都在等着请示工作。秘书把一周的日程安排拿给她看。她扫了一眼,把手一挥说,重新安排,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立即调整各部门领导班子,清查经费、基建情况!说完,啪的一声,将公文包摔在了宽大的办公桌上。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一听说调整班子,鲁米娜家门口的车就多起来。鲁米娜整天在外迎来送往,跑出租的丈夫就成了贤内助……
                  不久,鲁米娜搬出了那个杂乱的居民区,搬进了跨世纪花园别墅,丈夫买了辆宝马做起了钢材生意,儿子被送到了北京接受治疗……
                  就在儿子出院、重新耳聪目明的那天,检察院的两辆黑色轿车开到了单位,停在了刚接儿子回来的鲁米娜的车前。鲁米娜眼前一黑,头脑一炸,立即瘫软了身子。过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她睁开痴呆呆的双眼,黑色轿车没有了,眼前只有一个黑漆漆的电脑屏幕。她咳嗽着移动鼠标,这才发现自己按错了键,鬼使神差地输入了两个足可以黑屏的汉字:牢狱。
              (选自《新世纪中国小小说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改)(1)标题“关键词”有哪些含义?
              (2)文中多次出现“键盘”一词,请分析其作用。
              (3)小说一共写了哪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揭示出什么主题?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荒非鱼    岛,的确是荒岛。
                  偶尔的闯入者看见过碗口粗的蛇吊在树上吐着长长的信子,还有猛兽。
                  民厌恶那个城市的遮遮掩掩和诡谲莫测,心怀鬼胎的人们时刻算计着别人和被算计,他怀着去死的决心登上了荒岛。让蛇吞了,让兽食了,总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
                  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浅的小溪,歌唱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
                  三个月过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相处和谐,可彼此语言不通,他太需要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一个能听明白的人。于是,他下岛,说通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两个人的日子有了诉说和倾听。
              没持续多久,诉说和倾听变得重复、无聊,而且,两个人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孩子呢?于是,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健壮得像一头小豹子一样的儿子。
                  儿子一天天长大,在森林里跑来跑去,赤身裸体,奔跑的速度像风,爬树的敏捷像猴子。民的妻很担心,孩子要变成野人了,可怎么是好?他必须得到教化。
                  负责教化孩子的老师被请到岛上,他耐心地教给民的儿子礼仪、知识。民的儿子渐渐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变得温文尔雅。到了十八岁,民的儿子提出他该结婚了,他要享受爱情。
                  第五个出现在岛上的,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民的儿子结了婚。她带来了她的父母和弟弟,民和他的妻与两位亲家一起吃饭,聊天儿,谈论他们的儿子和女儿。
                  矛盾是偶尔产生的,来自那位教师。他因为那位弟弟骂了他,便恶毒地制造了一起谎言。民和亲家大吵一架,谁也不理会谁,除了那位教师,又没有第二个中立的人来劝诫,他们整日不说话,彼此像仇人。
                  民觉得必须树立自己在岛上的威信。岛上的第九个公民来了,是一位公正的律师,他帮助民调解了和亲家的矛盾,并为民制定了岛上的公约。民作为岛主,拥有岛上的最高权力。监督公约执行的两名检察官来了,保证公约执行的三名士兵来了,这都是缺一不可的。
                  随着公约的执行,其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完善漏洞的同时,新的职业诞生了。民的儿子成了从城市向荒岛选拔输送人员的最佳人选,他的妻则做了他的秘书,帮助登记每天都有哪些新的职业诞生,需要多少人员来补充。
                  厨师、保姆、巫师、侦探、心理医生、经纪人、司机、工人、制造商、乞丐、银行家……几乎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个新的职业诞生。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大家天天早上向他朝拜,温顺地听他训导,实在太高兴、太满足了。
                  民的儿子垄断了整个岛域经济,成了岛上的经济巨头,他的钱多得无法计算,不知道怎么去花,只知道如何去挣到更多的钱。他的父亲是岛主,那么他理所当然要拥有岛上的全部资产,他不能容忍还有那么多人从他的手里领工资,他开设了妓院、赌场、美容院、服装店,他必须让那些人把领的钱再乖乖地送回来。
                  民每天站在岛的最高处--官邸的楼顶,看着岛上的变化,得意扬扬。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是这座小岛的开拓者,是至高无上的王。
                  森林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要造纸,要造各种各样的房子,到处需要木头,森林没了,民就命令大家种草。驱逐和猎杀,让鸟兽变得非常稀罕,民命令大家紧急建造动物园,把剩余的动物保护起来。
                  政变似乎在一夜之间突起,有人说民老了,要他让位,说他的儿子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让岛上的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尽管政变被镇压下去了,可民变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那些觊觎他的权力和他儿子金钱的人藏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再次发起政变,甚至突然枪杀他们,或者绑架他的孙子。
                  民的焦虑越来越重,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岛上最权威的医生说,民患了抑郁症,他必须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三个月,否则,他不会活过一年。
                  民听取了医生的劝告,他给儿子留了一封全权委托书,要他处理岛上的一切事务。
                  民乘坐一叶小舟,在一个清晨离开了岛,他的手下已经为他寻找到了另一座荒岛,他将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调养。
                  小舟渐行渐远的时候,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①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浅的小溪,歌唱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
              ②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3)第四个出现在岛上的人是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这么早出现是否合理?试分析。
              (4)故事的发展与“荒岛”密不可分,可作者为什么不用“荒岛”作题,而用“荒”作题?请结合文本探究。
            • 6. 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1)请说出文段塑造老贝尔曼形象所用的具体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老贝尔曼的性格。
              (2)老贝尔曼画出的杰作是什么?作者没有实写相关的情节,有什么好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约会
              【美】沃尔特•海多克
                  还有十几分钟,确切地说是12分钟,他就要与琳达约会了。这是一个很久之前安排好的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约会。10月的那个非常特别的日子的5点钟,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将高举酒杯,然后干杯。当然,他们并不在一起。
                  特里清楚地知道他该说什么。他已经排练那段小小的祝酒词一千次了。第一次是在一片漆黑的运兵车的车厢里,在漫天的星光下。第二次是当他懒洋洋地倚靠在温热的沙丘上,凝视那清澈高远的非洲的天空时。当他在埃特纳火山脚下青翠的西西里山谷中行军时,他也喃喃自语地背诵过。而现在,在这个小得出奇的意大利小村里,他与琳达约会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当他们连队抵达村子的时候,连队得到了解散的命令。士兵们扑向土路两边躺下,抽烟,在温暖的阳光里取暖。特里坐直了,一会儿看看他的腕表,一会儿看看土路对面那家小酒馆。将要说的话开始在脑子里回响:“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这个给我们婚姻的第一个美好的年份画上句号的时刻!为了未来更多幸福的岁月!为了你,琳达,我的漂亮、甜蜜、可爱的娇妻!”
                  远处隆隆的炮声猛地将他拽出愉快的幻境,那是炮兵在轰炸希特勒的后卫部队,为他们的前进开道。还有7分钟。他望着那家小酒馆,猜想琳达会在哪里饮下他们周年纪念的那杯酒。她会在很远的第四十八大街上的安德烈餐厅里吗?他们就是在那里定下的这个约会。
                  当他告诉她,他怀疑自己有可能暂时见不到她时,她没有哭,甚至没有愁容。她轻快、俏皮地笑了笑,用一根细长的手指敲打着她的鸡尾酒杯。
              “无论你将在哪里,无论我在哪里,特里,”她说,“我们约会。在我们的纪念日,就在我们婚礼的那一分钟,我们彼此干杯。”
                  后来,当他该说“再见”并回到兵营时,已经不是那么痛苦了。他们约定好了周年纪念约会,即使他们相隔数万里,也可以相聚片刻。
                  还有6分钟。救护车和卡车开始沿着土路颠簸前行,将伤员从前线的急救站运送回后方战地总医院……
              时间快到了。特里走到对面的店里,要了一杯葡萄酒,走到酒馆的前面。
                  步行的伤兵们现在来了。特里攥着酒杯,这时他看见一位少年正在缓慢地走着,一条胳膊搭在一位勤务兵的肩上,袖管上的下士臂章几乎被血渍遮盖住了,头上潦草地缠着绷带。特里看了一下他的手表。60秒。一分钟之内,他的双唇将会接触到那杯葡萄酒,在那一瞬,距离将不复存在。他和琳达将会在一起,互相说着他们想说的话。受伤的下士和勤务兵在小酒馆前面迟疑着停下了,就在几英尺外,那少年胳膊缓慢地从勤务兵的脖子上滑下来,无力地跌坐在尘土里。”
                  现在时间到了。特里举起酒杯,直到他可以嗅到葡萄酒的浓香。那段祝酒词的头几个词儿跳进了他的脑海里:“为了这个短暂的……”
                  下面的词儿在他的脑海里僵住了,因为他看见那个摔倒的少年盯着他看--那是双温柔的黑眼睛,带着一副安宁、期盼的神情。琳达正在等待着。他重新开始:“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
                 那少年用手背擦了擦嘴,用舌头舔了舔开裂干渴的嘴唇。他眼下是如此狼狈,但特里知道,他是那些打不垮的男子汉中的一位,是希特勒的“超人”逃窜得跟恶魔一样快的众多原因之一。特里感到酒杯在他的手中颤抖:“来一杯?”
                  地上的少年猛地伸出一只肮脏的手来。他抓紧了特里递给他的酒杯,一口气灌下了葡萄酒,紫红色的液体像股股小溪沿着他的嘴角和下巴流淌下来。他咳嗽了几下,然后咧开嘴笑了。“多谢。味道一流,老兄。”
              少年和勤务兵沿着路继续他们的征程。特里望着他们消失在山坡下。
              他没有看他的腕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已经错过了与琳达的约会……
                  将近三个星期之后,信来了。马上就要读到她关于那次约会的文字了,这真是太痛苦了。她会讲述那个时刻的情形,他却不在那里。
                  他走到无人的地方,然后慢慢地拆开信:“关于我们的约会,特里,亲爱的。那天我去了献血站,我以为我有很多时间。可是我的前面排了那么多人,当轮到我时,已经是5点差10分了。我正要跳起来跑出去买葡萄酒的时候,刚好有人喊我的名字。5点整的时候我正坐在献血桌旁。我没能履行我们的承诺,但是我一直在想着你。我是如此爱你,特里,亲爱的。你会原谅我吗?”
              (选自《读者》2013年第18期,原文有删改)(1)概述小说中的两条情节线索及其特点。
              (2)从全文来看,小说的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划线的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4)这篇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打动人心的“正能量”,请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8.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鱼和水
              苏景义
                  盘石村的村主任这两天很愁。因为乡里说,县里有个姓胡的领导星期天要来钓鱼。
                  他当时就急了,说天太旱,塘里的水很少了,村里正怕塘干了,鱼死掉呢。
                  乡长说发动群众把各家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往塘里放,不管咋样,县里领导去的那天,你得弄得水满鱼儿跃。
                  村主任的脸当时就黑下来。山高加上几十年少见的大旱,几口机井里抽不出水,群众的生活用水全靠各家水窖、蓄水池里储备的雨水了。要群众把各家的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弄出来,不亚于要他们的命哩。
                  村主任坐在水塘边,一个劲地吸烟。
                  钓鱼是这几年才兴起来的,到盘石岭上钓鱼,始于前年公路修上山坡以后,说是山上风景好,和平原上钓鱼,不是一道味儿。
                  盘石村旁这坑不知起于什么年代了,坑里有鱼,却是源于山下那场大战。大战结束,八路军的大部队撤走了。在盘石村留下了十几个伤病员养伤,领头的胡连长,左胳臂被打断了,用绷带吊着。
              一天,山下来人,用桶挑来几十尾小鱼,说让伤员补身体。由于山高路远,鱼死了一半。鱼,胡连长他们一尾没吃。
                  死的,一人一尾送给了村里的老人;活的,就放进了村头的那个水坑里。胡连长又带领轻伤员搬石头、挖沟,把坑塘四周的水道都彻底疏通。后来下雨,很远地方的雨水都汇进了塘里。从那时,塘里水没干过,鱼也越繁殖越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胡连长自打走后没回来过,人们看到水和鱼,就想起了他们,就激动得流泪……这几天人们还说,得想想办法,不能让水干了,让鱼死了,这是胡连长给我们的……
                  乡长又几次派人来催问,村主任被逼没法,只好召开全体群众大会。但群众到齐了,他又感觉没法说,说出来群众肯定不愿意。他急得出了一头汗,嘴里念叨:“胡领导,胡领导,你要是胡连长就好了……”念到这里,脑子忽然一亮,心想咋恁巧,都姓胡,就这么说好了。他说,乡亲们,县里的胡领导要来咱们村钓鱼了,胡领导是胡连长的后代哩,咱们塘里的水太少,得往里把水续续……
                  一开始,村民们一听说“钓鱼”俩字都心烦。但听说是胡连长的后代来钓鱼了,就个个激动万分,包括一些年轻人,他们虽然没见过胡连长,但对他的故事,却能倒背如流。于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出动,桶提,盆端,抽水机抽,只两天,濒临干涸的坑塘就碧波荡漾了。
                  第三天上午9点,一长溜锃亮的小汽车爬上山坡,几十人簇拥着个黑胖子,来到坑塘边儿。然后散开,凝神垂钓。
                  村民们全都出来了,端着鸡蛋,提着茶。但却不许靠近,有个小娃靠得近了点儿,被一顿呵斥:“往后站!”小娃哭了,人们愣了。
                  天黑,当这些人拎着大兜小兜的鱼,钻进小汽车走时,钓兴未尽地说,下个星期天,还来钓。因为这地方风景太美了,空气太好了。
                  他们走后,村民们疑惑地围住村主任,都说,那黑胖子咋看也不像胡连长的后代,你村主任肯定是骗了我们!
                  村主任支支吾吾,开始还想隐瞒,但最后被逼不过,只好说了实话:“我对不起大家,我被逼没法,就骗了大家,他,他们,都不是胡连长的后代!”
                  村里的年轻人要打村主任,被老人们拦住。
                  人们就挑着桶出来,拼着命将那坑塘里的水,往自家水窖、蓄水池里挑。第三天,塘就见底了,可怜的鱼,在泥浆中艰难地摆动着尾巴。
                  村主任哭了
              (选自“小小说阅读网”)(1)作品为什么以“鱼和水”为题?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小说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盘石村坑塘里鱼的来源?
              (3)小说最后,村主任哭了,这一哭可谓百感交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村主任这一“哭”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玉米的馨香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郁郁葱葱。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收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蓬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在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执行。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劫后余生德尔玉米至今还未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了混浊的泪滚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收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经变成了一团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了这片田地时,远远的,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啊。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有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本文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7期)(1)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
              (2)试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乡长”这一形象的特点。
              (3)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
            • 10.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2)文中加横线的词“竟”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主要从谁的角度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4)“金陵十二钗”中哪一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试分析她的形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