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哈佛大学2007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比尔•盖茨
              尊敬的Bok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①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②Melinda(注:盖茨的妻子)和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
                   ③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就会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死去?”
                   ④答案很简单,也很令人难堪。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在政治上没有能力发出声音。
                   ⑤但是,你们和我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
                   ⑥不错,人类的不平等有史以来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却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将来同过去是不一样的。
                   ⑦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它们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⑧六十年前,乔治•马歇尔也是在这个地方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一个计划,帮助那些欧洲国家的战后建设。他说:“我认为,困难的一点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报纸和电台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事实,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极端难于清晰地判断形势。”事实上,经过层层传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⑨现在,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网络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它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六十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饥饿、贫穷和绝望。
                   ⑩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在场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类群体之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⑪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的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
                   ⑫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问题:
                   ⑬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
                   ⑭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⑮我的母亲在我结婚的前几天,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Melinda的。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也更多。”
                   ⑯想一想吧,我们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天赋、特权、机遇--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
                   ⑰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们能够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只需一点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生活。
              (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第9期)
              (1)这篇演讲辞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引出这个话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新技术“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
              (3)作者在演讲中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和母亲的信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①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意在说明    
              ②引用母亲的信,意在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赵悦 杨媛媛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浑圆,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2010.4.10 新华网)(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地震撼。
              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并没有只是展现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全面。
              D.记者认为尽管走出去参加比赛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杰哈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逐梦想的机会。
              E.本篇新闻借写“15米泳池里的梦想”,不仅展现了杰哈德等青年人的游泳梦想,还隐含着“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渴望走向外面世界”的梦想。
              (2)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
              (3)“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4)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02年,全国报纸广告11年来以平均约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报纸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

                                       1992~2002年我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及增长率
              年  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广告收入(亿元)16.1837.7150.5464.6877.6996.83104.35112.33127.76157.70188.00
              增长率(%)133.1034.0028.0020.0024.607.807.6013.7023.4019.50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01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205.92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66.18%,比2000年增长了15.72%,在各类报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见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10年前增加了约170亿元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3)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    
              A.[4][3][2][1]
              B.[4][2][3]
              C.[3][4][1][2]
              D.[3][4][2]
              (4)从上表中可见1992年到2002年报纸广告收人不断增长.根据文意,其原因是①    ;②    
              (5)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    ;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    
              (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