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叶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 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 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搜集 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 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为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 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 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材料二】
              --《人民日报》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   年,贝聿铭设 计了先锋之作--70   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他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 2006   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 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 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材料三】
                  2015 年 1 月,M.Y.Lab 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 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 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 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东西方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
              (2)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 ① ______ ;贝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 不变的是② ______ ;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③ ______ 。
            • 2. 阐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83岁的唐陵,在成都市老年大学已兴致盎然读了28年,如今还在坚持每周上课;同班同学刘信清,也读到了第28个年头,病痛缠身仍坚持从华阳坐车到成都市中心上课;80多岁的王大爷,坐轮椅也要上学,把50多岁的女儿从陪读变成了同班同学……
                  10月19日早上7点左右,83岁的唐陵从位于成都东郊的家里出发,在114路公交站坐上公交车。随后她换乘112路公交继续赶路,约莫50分钟后抵达目的地成都市致民东路16号。这里的成都市老年大学是唐陵每周一都不会缺席的地方。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60字)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代理北大校长       智效民    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建设需要,远在西南边陲的北京大学等单位也需要尽快返回北平。当时人们把这一行动称为“复员”。傅斯年逝世后,朱家骅在回忆文章中说:“抗战胜利,各校复员,北京大学地位重要,我和他商量,想请胡适之先生担任校长,他也竭力的主张,不过胡先生不能立即回国,结果,又把代理校长推到他的身上。他当时虽表示不愿,但北大是他的母校,而胡先生又是他的老师,我以大义相劝,不得不勉强答应。”
                  傅斯年在北大校庆时曾经表示:蒋梦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不如胡适之,但他办事的能力也比胡先生高明。因此他半开玩笑地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蒋梦麟听到这番话以后,幽默地对他说:“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是北大的功狗。”由此可见,朱家骅选择傅斯年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是很有道理的。
                  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45年9月,傅斯年以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身份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随后他派遣陈雪屏、郑天挺、杨振声、曾昭伦等人回到北平接收北大校产,为学校复员做准备。不久傅斯年也抵达北平。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他还争取到北大周围的许多敌伪房产和无主民房,其中包括相公府、东厂胡同的黎元洪故居、旧国会大厦等建筑。为此,他在致敌伪产业处理局等部门的公函中称:“查本校复员在即,需用房屋至为迫切。兹将邻近本校之敌伪房产地址开具清单,敬希惠察,允将单列各处暂为拨借应用,或订价购置以济急需。”在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的公函中称:“查中老胡同三十二号房舍系敌伪产业,经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拨交敝校应用业已接收清楚,相应函达查照,即请赐予备案。”在致李宗仁、孙越崎、熊斌的电报中称:“本校校址不敷亟等购置民房,拟请将后门、沙滩、马神庙、南北池子、皇城根、南夹道、南河沿一带及西四至西单间之敌伪房产尽先拨归本校价购以资应用。”据陈雪屏回忆,傅斯年经常对他说:“关于行政上的业务,我们应先替胡先生办好,将来不劳他操心,以校产为言,他断不愿和别人抢东西的。”这说明让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确实是明智之举。
                   抗战胜利后,日伪时期的北平大专院校师生如何处置,是教育当局面临的一个难题。陈雪屏等人回到北平后,根据教育部命令成立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准备进一步安排学生。由于人手不够,陈聘用了一些日伪时期的教员讲课。但这时傅斯年已在重庆发表声明,为保持北京大学的纯洁,坚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1945年11月,傅斯年抵达北平时,陈雪屏等人到机场迎接。傅斯年见到陈雪屏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与伪大学的教师有没有来往。陈雪屏如实回答后,傅斯年很不满意,他激动地说:“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
                   伪教职员听说傅斯年坚决不录用他们,便四处活动,要求继续留用。他们甚至向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请愿,还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致傅斯年公开信,申述他们留下来充当日伪教员的理由和苦衷。这些理由和苦衷也得到不少人的同情,就连陈雪屏也认为,除了极少数人甘心附逆外,大多数人是由于各种原因留下来的,因此不必过于认真。对此,傅斯年再次发表声明,重申不用伪教职员的决心。他说,抗战开始后,北大是请全体教职员内迁的。事实上,除了周作人等一两个人以外,其他人都应该响应。即使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内迁,也可以到辅仁大学或燕京大学任教。因此,那些到伪北大任教的人与北大毫无关系。他还说:“学校是陶冶培植后一代青年的地方,必须要能首先正是非,辨忠奸。否则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负教育责任的人,岂不都成了国家的罪人?”
                   1946年8月,已经卸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在《经世日报》发表《漫谈办学》的文章,提出要办好一所学校,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面对教师们“衣食无着”的困境,政府要尽快调整教职员的待遇,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第二,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学校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第三,学校要有合理的纪律,否则就会风潮不断。第四,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其中“包括自由的思想,规律的行动,求学的志愿,求真的信心,师生相爱的诚意,爱校爱国爱人民的愿心。”文章结束时他自豪地说:“我这几个月负北京大学的责任,实在一无贡献,所做都是些杂务的事,只有一条颇堪自负的,便是‘分别泾渭’,为北京大学保持一个干净的纪录。”
              (选自《民国那些教育家》,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经过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先生的极力相劝,傅斯年才同意出任北大代理校长,表现了他对北大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的虚荣。
              B.文章多次引用傅斯年所写的电报及公函,意在表现傅斯年办事认真负责,不畏权贵,敢于为母校争取利益。
              C.傅斯年知道胡适之不愿和别人抢东西,所以他就代胡适之做好杂务的事,好让他回来后能够不为杂事所扰,安心治校。
              D.傅斯年坚持原则治校,为的就是为北京大学保留一个干净的记录,保证学校是一个正是非,辨忠邪的地方。
              E.《漫谈办学》一文是傅斯年对自己作为北大代理校长的自我评价,既有谦虚的低调,也有自负的高调,表现了他的虚伪。
              (2)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件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傅斯年被认为是“北大的功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傅斯年在《漫谈办学》一文中说自己“所做的都是些杂务的事”,“实在一无贡献”。傅斯年对北大是不是真的“一无贡献”?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 4.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专业性院校)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
              记者搜集整理了39所院校的校训后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较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与此相对的是,超六成大学生直言对校训“不感冒”,认为只是“摆设”。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