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上面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訢头媒介,YY直播、熊猫TV等网络直播平台由于其即时直播、互动性强等特点备受年轻人喜爱。然而,缺乏严格监管、粗口乱飞、网络主播衣着暴露等问题也使得网络直播平台乱象频发。
              当前网络直播平台存在哪些问题?节目良莠不齐(58.6%)成为受访者指出的最大问题。其他问题还包括:节目内容游走在灰色地带(513%)、观众评论留言不文明(503%)、缺乏明确的监管体系和标准(361%)、网络主播自律意识不够(38,3%)、虚假广告(35.3%)等。
              (摘编自《586%受访者直言网络直播平台节目良莠不齐》,2016年04月01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摘编自《2016年Q3中国在线直播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1月4日艾媒咨询)材料三:
                   2016年被认为直播业的黄金元年,经历“百团大战”后,直播业的负面消息不断:今年年
              初,网聚直播、趣直播等十几个平台无法登录或宣布关闭;部分直播平台陷入运营困境,甚至引发一大批网络主播发起讨薪。
              质化内容非常多,模式太单一;可互动直播IP非常难求;人口红利减退,用户量级饱和,横向扩展难;网红经济陷入瓶颈,吸引维系粉丝难,缺乏内容持续产出能力。
              同时,部分直播平台存在的低俗、暴力等乱象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7月12日,网信办发布消息,要求全国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自7月15日起,向属地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工作。今年以来,73家直播平台被依法依规关闭,累计封禁38179个违规主播账号,将1879名严重违规主播纳入永久封禁黑名单,关闭91443个直播间,清理120221个用户账号,删除5000余万条有害弹幕评论,取得显著成效。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粉丝群体,一边是部分直播平台陷入运营困境……经历过野蛮生长期,直播行业发展放缓了脚步、进入调整期。单一的网红经济难以维系,直播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哪里?
              “未来,在很多垂直的领域,直播会有很多发展机会。”九秀直播CEO汪云飞表示,包括“直播+教育”、“直播+旅行”、“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等产品模式有望突破目前直播业的发展瓶颈。
              (摘编自《直播平台发展良莠不齐垂直领域或成发展新方向》,2017年8月6日中国新闻网)材料四:
              “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的“星声”直播平台,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征集各期主题。“直播平台主播是从各学院挑选出的10名辅导员,邀请学校知名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进行话题讨论,现场解答学生们的疑惑,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说道。
                  湖南师范大学“星空”积极探索“网红”直播模式,组建辅导员网红队伍。据悉,“星直播”从去年9月份开始试水,在2017年推出“在你身边”辅导员系列直播共8期,共积累粉丝135万余人,直播观看总量达576万余人。
              (摘编自《我校辅导员网络直播搭建师生成长桥梁》,2017年05月10日湖南师范大学网)(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根据调查用户主要看重在线直播的娱乐性质,放松身心是观看在线直播的最主要的原因。
              B.从调查结果看,因关注偶像明星而选择观看在线直播的用户比例并不很高。
              C.从调查结果看,以热点事件为主的新闻直播和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直播的发展空间很小。
              D.根据调查观看在线直播时,在有打赏意愿的人群中,小额打赏的意愿较为强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新兴事物必然会产生有利有弊的影响,网络直播同样如此,只要我们善于趋利避害,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B.在监管不断加强和热度降温的背景下,一度火爆的直播行业开始加速洗牌,发展脚步逐渐放缓,进入了调整和迷茫期。
              C.材料三借他人之口不仅指出了部分直播平台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预测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D.“星声”直播平台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E.前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当前网络直播平台中存在的乱象,第四则材料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对“教育+直播”的积极探索。
              (3)根据上述材料谈一谈网络直播平台乱象应该如何治理。
              答: ______ 。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加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就是以人为的力量来创造智能性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进而创建出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替代需要人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来设定计算机系统,使其能够完全按照人类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处理事务。
                  1956年,“人工智能”一词首次被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深刻的技术、社会革命,这场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以颠覆性的方式显现出来。
              (摘编自吴冠军《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材料二:
                  2016年,咨询公司Venture Scanner对全球69个国家、957家人工智能公司进行了统计,其结果显示如图。

              (资料来源于Venture Scanner的数据)材料三: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高技术集群,其发展应用必定会对人产生影响,作用于人的生活方式并显示出一定价值。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图象识别、股票分析、军事、医疗、无人驾驶、太空招航行以及生物控制等领域。
                  相比人类智慧,人工智能的确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脑的优秀表现,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算法应对数位和符号计算相比人脑更加精确快速、稳定可靠。特别是对于有确定规则的计算问题,人工智能可以远远超出人脑的计算速度,也更容易找到最优的解答。对此,《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甚至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融合将在本世纪完全实现,人类未来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而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摘编自吴月辉《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2017年7月7日人民网)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将帮助人类超越自我极限,就像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像信息时代的计算机。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认知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大大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甚至人工智能的一些“机器学习、记忆、自动推理”的功能,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人与技术》的作者盖伦说:“……省力的技术,它的作用是减轻器官的负担,摆脱他们,最后是节省劳力。”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想要用无机物构成的机器来部分取代人类有机大脑的部分功能,可以在体力和脑力上双重性地帮助人减轻劳动负担。人类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闻,来完成其余亨务,这无疑都使得人类生活变得效率更高,更加自由。例如机器人和专家系统分别帮助人解放体力和脑力劳动。
              (摘编自杜森《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反思》)
              (1)下列对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替代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其本质是对人类智能行为的模仿。
              B.从2006年开始,新创人工智能公司数量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13年达到顶峰,当年有近120家公司创立。
              C.从2006年起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额也连续快速增长,至2015年以近12亿美元的总资金量位居第一。
              D.人工智能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它正在以颠覆性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大到图象识别、股票分析、军事。医疗、无人驾驶、太空船航行以及生物控制等,这与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有关。
              B.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工智能行业近几年在创业数量和投资额度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C.人工智能算法在应对数值和符号计算上更加精确快速,尤其对于有确定规则的计算问题,在计算速度上远远超出人脑,也容易找到优于人类的解答。
              D.在尤瓦尔•赫拉利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没有岗位的人。
              E.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它将帮助人类在全新认知时代的智慧创造中,超越自我极限,就像信息时代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创造一样。
              (3)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6. 分析文中加点词“拥抱”的表达效果: ______ 。
            • 7. 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如果中国特色美食集体打包“申遗”,请为之拟写一条“申遗”理由。
                  自去年12月,韩国泡菜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中国的不少美食就按捺不住了。“韩国泡菜申遗成功,煎饼果子肉夹馍、重庆火锅热干面、生煎包子小馄饨……集体不服!”网友“作业本”的微博立即被网友疯转,并自发进行了一场中国美食接力赛。
                  记者了解到,成功“申遗”的各国美食纷纷打起“文化牌”,如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申遗理由是“泡菜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日本以“和食料理营养均衡,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对凝聚整个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由申请;法国大餐被描述为“一种社会习俗,用于庆祝个人或团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