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旧宅①(其一)

              李世民

                   新丰②停翠辇,谯邑③驻鸣笳④。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注】①李世民生于武功别馆,后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即位后,于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创作此诗。②新丰:刘邦仿老家丰地建城,并迁故旧居之,以娱思归之父,后更名为新丰。③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④鸣笳: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皇帝出巡到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多处对仗,气脉相连,言辞质朴,表达简约,这首非专业诗人创作的五言律诗,已呈现出初唐律诗的风貌特征。
              B.诗歌前两句扣题,同时用借代手法暗示作者帝王身份,又从视听角度在声色方面描绘出了帝王重归故里的荣耀气派。
              C.诗歌三四两句描绘了旧宅环境。渲染出荒寂古朴、破败肃杀的氛围,整体上给人一种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觉。
              D.诗歌最后两句卒章显志,刚健豪迈,与汉高祖刘邦胜战归乡所作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情志一致。
              E.诗中作者重游故地,回忆往昔,述怀言志,其慷慨畅达之风与其平乱统一、建立功绩的气概胸襟是完全相符相应的。
            • 2.

              1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等七人为友,被称为“建安七子”。

              B.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C.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得名。

              D.古体诗也叫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李白尤爱用古风抒发豪放之情。
            • 3.
              下列选项中文学文化常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词又称“乐府”“曲子词”,又因句子长短不一,被称为“长短句”。词主要有豪放词与婉约词两种,柳永的《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B.《后汉书》是范晔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它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这四史都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着很大影响。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估计秦王会变卦,因而请求秦王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于廷,才敢献上和氏璧。在朝堂上设“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张衡传》中,张衡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应荐。孝廉是始于春秋时期的一种选才制度。到汉朝时趋于成熟。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 4.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 :【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5.
              下列填入《梦回》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 6.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 7.

              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中的《楚辞》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
              B.“汉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C.司马迁写《史记》,不单是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为了“成一家之言”。
              D.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 9.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 10.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B.《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D.【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