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简答题。

              (1)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颦卿”是谁?“土仪”为什么会引发颦卿思故里?(6分)


              (2) 《边城》第四章中写翠翠第一次端午节回来后道:“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翠翠为什么对爷爷有一点埋怨?为什么又沉默了?

            • 2.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 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战柏崖、白羊峪,皆有功。十三年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 ,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不负知己,宁负国家?祈曲赐优容,俾还镇。”顺天巡抚刘泽及给事、御史交章救之,俱被谴。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大同军再乱,廷臣交荐。召至,已就抚,复还南京。
                十四年,辽东兵变。罢总兵官刘淮,以永代之。大清堡守将徐颢诱杀泰宁卫九人。部长把当孩怒,寇边,永击斩之。其族属把孙借朵颜兵报雠,复为永所却。已,复入犯。 中官王永战败,永坐戴罪。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 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事闻,进左都督。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苏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苏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 3.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选自《沧浪诗话),有删改)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 《沧浪诗话》是____(朝代)的____(作者)的作品。

              (3) 作者对近代诸公评价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 4.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 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 咏 之 间 吐 纳 珠 玉 之 声 眉 睫 之 前 卷 舒 风 云 之 色 其 思 理 之 致 乎 故 思 理 为 妙 神 与 物 游。    (《文心雕龙》)

              (1)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学者?(2分)

                                                                                       

              (3)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创作观?(2分)

                                                                                       

            • 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兵临渭水,司徒王朗在曹真面前夸下海口,称可说服诸葛亮投降,结果在阵前反被诸葛亮一席话说得自刎而死。
              B.《阿Q正传》中阿Q头上的癞疤受到未庄闲人的嘲笑,他便用言语报复,导致双方开打,阿Q打不过对方,心里就说“儿子打老子”,这是精神胜利法的表现。
              C.《家》中觉慧因参加了针对士兵打学生而举行的示威游行,被囚禁在家里,恰好在梅林里碰见了丫头鸣凤,双方有了一次互诉衷肠的机会。
              D.《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嗜财如命,他至死都不愿意把财富交给女儿管理,可女儿最终还是继承了他的遗产,这是对他的绝妙讽刺。
              E.《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相持许久,他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既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自信。
            • 6.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B.《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
              C.余光中是台湾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是《乡愁》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变色龙》《万尼亚舅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变色龙》、剧本《万尼亚舅舅》)
            • 7.

              下列叙述与原著不符的一项是(            )。

              A.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当地运用对比,如:“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B.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被通判黄文炳告发,他在戴宗的帮助下,假装得了失心疯才躲过了此劫。(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被通判黄文炳告发,他在戴宗的帮助下,假装得了失心疯,但并未躲过此劫)
              C.拒绝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拒绝圣约翰一次次的求婚,都可以看出简·爱追求自我、自尊自强的个性。
              D.鲁滨孙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来做一条小船,但船做好时他发现自己无法使用这条船,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力气将船拖到海上。
            • 8.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 (《西游记》)

              孙悟空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 9.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也称“诗三百”。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 10. 下面是《水浒传》的插图,图片展示的是                     杀虎的故事情节,他杀虎是因为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