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 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 政由一家                       由:如同
              D. 人众车舆                       舆:众多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陆生 说佗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将相欲移兵 诛王              今人有大功 击之
              C. 佗因稍以法诛秦 置长史        独籍 杀汉军数百人 
              D.  尉佗 蹶然起坐                今其志 反不能及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天子闻君王王 / 南越不助天下 / 诛暴逆 / 将相欲移兵 / 而诛王天子 / 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 / 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 /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 天子怜百姓新 / 劳苦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 / 不助天下诛暴逆 /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 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 / 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 / 诛暴逆将相 / 欲移兵而诛王 / 天子怜百姓 / 新劳苦且休之/ 遣臣 / 授君王印
              (4)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 2.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有四方之事(        )

              (2)家叔余贫苦(        )

              (3)彭泽家百里(        )

              (4)皆口腹自(        )

            • 3.
              课外文言文阅读。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
              栎 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 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 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 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 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 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D.是时桓楚 在泽中             亡:逃亡
              (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若舍郑以 东道主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 吴中                  长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 耳                    顷之未发,太子迟
              D.梁 召故所知豪吏                          荆轲废, 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4)句子翻译

              ①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②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 4.
              分析下列词语的意义。
              (1)其: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2)而: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秦王还柱而走。
              (3)之:①夜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 5.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1) 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举进士不利,命乎 奇 数:命运 B. 推否泰以消      息:讯息
              C. 后数日, 装具舟    赍:携带 D. 操觚率然,辞不 意   逮:达到
              (2) 下列“为”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 B. 索言以为赠 C. 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D.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
            • 6.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⑴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_____

                  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      既:_____      归:_____

                  ⑶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________

                  ⑷ 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________

                  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次:________

            • 7.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呜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竞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以重金赂 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 遣人 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 与宰 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 值晨进 薪水    薪水:俸禄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母龙钟 至   吾尝跛 望矣 B. 又 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 教我
              C. 见恶人 鸣跃    于其身也, 耻师焉 D. 樵人 自刭死    今其智 反不能及
              (3)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 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 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 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 8.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 时入山林   ②申之 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   ④斯天下 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 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
              A.五亩之宅, 之以桑
              B.狗彘 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 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 而走
              (3) 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 9.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责臣慢           逋:怠慢

              B.臣具以表          闻:使……闻

              C.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D.是以区区不能废    远:远方,遥远

              (2)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星火   寻程氏妹丧武昌

              B.臣供养无主    生物之息相吹也

              C.臣少仕伪朝    彼奚适也

              D.臣进退,实为狼狈    臣壮也,犹不如人

              (3)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中,李密上表陈述自己不能就职的原因是祖母无人奉养。

              B.面对地方官员反复催逼和祖母日益加重的病情,李密坦陈自己进退两难的情状。

              C.选文第二段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晋武帝答应自己的请求。

              D.李密向晋武帝委婉申明,自己不就职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到过分的提拔。

              (4) 将下面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