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如。
              译文:舞动起深渊里潜藏的蛟龙,哭泣那孤独小船上的寡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况且我和你只是那江渚之上的渔夫和樵夫,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后来的读者,也将对这件斯文的事有很深的感触
            •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我很想奉旨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大鹏)飞到九万里高空然后再去南方干什么呢?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原本知道把生和死看做一样是无稽之谈,把长寿和夭折等量齐观是荒谬不经的
            • 3.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B.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C.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D.我的我/要爆了
            • 4.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秦国人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都想念自己的家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它贿赂秦国吗?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白色环绕,天为边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从蓝色中提取,可是比蓝色更蓝
            • 5.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一项是(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我和你可以一起享用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凭我这样微贱身份的人,担任侍奉太子的官职,(这)不是我用死能报答的
              C.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遇东兵。
              译文:前秦卫将军梁成等将帅五万人驻扎在洛涧,(并且)在淮水上设栅栏来阻止东边的援军
              D.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 6.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lǎn坎坷不顺)终身。(节选自《旧唐书》)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 7.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擢殿中侍御史。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郭氏非有大故,不当废。”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朝廷从之。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请付外毁,以戒邪侫。”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吴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B.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C.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D.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 8.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乱,弃之荆刺;数日兵解,母往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

              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郎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会赦,免官。复举孝廉。建初中,肃宗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岁余,迁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朗前政治状。帝至梁,召见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永元中,再迁清河太守,坐法免。永初三年,太尉张禹荐朗为博士,征诣公车,会卒,时年八十四。    (选自《后汉书·寒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故 之                  引:延请
              B.以自明                  冀:希望
              C.臣子所宜同            疾:痛恨
              D.无敢 陛下者           牾:忤逆
            • 9.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 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 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 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 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 10.

              书博鸡者事

              〔明〕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选自《四库全书》本《凫藻集》

              (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B.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C.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D.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