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捷,字符凯。原籍维扬;先世仕辽,因家焉,遂为义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强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畴异之,擢为偏裨。
                  国初,随大师入闽;以材勇异等,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山寇起,率师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标中军副将;搜军实、严斥堠,边境以宁。调江南督标副将。援剿两广,行次铜陵,诸劓金、王彭泽伪官兵,以功晋九江总兵官;恢复江西诸郡,与广东师会。恢复潮州城,随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东,皆有御寇定边懋勋,而于闽漳绩尤着。
                  顺治甲午,海寇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总兵官,至則所当无勍敌。军抵漳浦,寇闻风奔窜。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民赖以安,屹为海滨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复煽,据厦岛为巢,时出偏师蹂躏漳、泉间;复奉命督师入闽。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遂长驱先复惠安县,解泉围。乃疾驰至漳,与启圣议破策。是冬,克江东桥、万松关。己未春,寇据险立巢;捷绝其粮道,俟其困,帅师击之。贼溃,焚其舟,擒伪将,斩馘无数。庚申二月,贼分据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联络,以拒我师。捷出奇计捣之,令首尾牵制,难以兼顾;乃会师攻复海澄,复分三路进剿厦岛,击沉贼舰不可胜计。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捷用兵如神,驭下威惠兼济;而于民间疾若,尤加意抚绥。故所至,将卒用命,黎庶乂安;远近感慕。漳民为像祠之浦邑、建书院曰“怀德”,以永甘棠之爱云。
                  曾孙景素,巡海汀漳龙道;今任山东巡抚。
              (节选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B.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将军
              C.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D.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官,明清两代的武职官名。国家如遇到战争,则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调卫所军﹐由其统率﹐战事结束后﹐交回所佩将印﹐军队各回卫所。
              B.郡,古代行政区域,始建于战国时期,秦代之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所以有“郡县”之称,明清时期,又渐渐改称为“府”。
              C.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一点与庙有些相似。后来也常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是不能为活人修建祠。
              D.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为名,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年,杨捷跟随大军进入福建,因为他的才华与  一--胆识异于常人,于是被上级授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的官职,得到上级的认可。
              B.顺治甲午年间,杨捷奉命讨伐来犯的海盗,所到之处,敌人闻风逃窜,百姓也能够安定生活,杨捷因此晋升为九江总兵官。
              C.在接到姚启圣的求援书信之后,杨捷并未直接率兵救助,他认为先化解泉州的危机才是正确的做法,于是率军收复惠安,急救泉州。
              D.漳州的百姓为杨捷修建祠堂,并修建“怀德”书院,表现出当地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側面说明杨捷在任时期的杰出贡献。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                                       
              ②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    
            • 2.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后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后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魏了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B.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C.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D.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了翁聪明颖悟,从小才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每天记诵千言,因此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就能写《韩愈论》,并且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他写策论反对当权宰相韩侂胄开拓边疆的主张,指出不可仓促对金国用兵,而应该大力搞好国内建设。
              C.魏了翁恪尽职守,关注百姓生活。考中进士出任官职时便尽心竭力,任职汉州时,教化风俗,尊敬老人,探视学宫,政绩远近闻名。
              D.魏了翁心系朝廷,深受皇上喜爱。他政绩卓著,屡有提升;晚年患病,依然忧心国事,口授遗表,赤诚感人,死后获赠尊称、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②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 3.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  善  在  身  菑  然  必  以  自  恶  也  故  非  我  而  当  者  吾  师  也  是  我  而  当  者  吾  友  也  谄  谀  我  者  吾  贼  也  故  君  子  隆  师  而  亲  友,以致恶其贼。

                  (取材于《荀子·修身》)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5.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②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帮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④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材料一反映孔子什么愿望?实现愿望过程中孔子还持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而孔子最后为什么发出“吾已矣夫”的感慨?结合材料四分析。(3分)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徘徊于斗牛之间

               

            • 7.

              解释下列加点词。(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悟言一室之内:                 2.少长咸集:

              3.不能喻之于怀: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纵一苇之所如: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舞幽壑之潜蛟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1.知不可乎骤得:                12.则或咎其欲出者:

              13.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14.其孰能讥之乎:

              15.何可胜道也:                  16.始适还家门:

              17.君既若见录:                  18.忍尤而攘诟:

              19.芳菲菲其弥章:                20.謇朝谇而夕替:

               

            • 8.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论语·公冶长》)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③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1.翻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2分)

               

              2.一二则材料中,孔子希望学生具备什么道德品质?第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和效果?(3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当斩          坐:犯罪               B.何来谒王        谒:拜见

              C.顾王策安所决耳  顾:回头看             D.王素慢无礼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3分)

              ①常从人寄食饮                     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告诉汉王,假如要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见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3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3分)

               

               

            • 10.

              翻译下列句子(12分,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