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忆秦娥•听戍者言

              周纶

              天涯路,荒荒野日黄云暮。黄云暮,年年笳吹,征衣如故。
              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将军树,平安烽报,翠围深固。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一、二句,描写一幅荒凉的边塞景象,荒野落日,黄云孤飞,天涯迟暮。
              B.笳是一种古乐器,汉代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也称胡笳,其声音悲凉,常用来形容边塞。
              C.上片三、四、五句,“征衣”二者扣题中的“戍者” “年年”言守边之久,“如故”言朝廷不关心士卒,不给他们洗换的征衣。
              D.词的结句以“翠围”联想家乡,与开首“黄云”描绘边塞,两相映衬,既突出思乡的主题,又使全篇的结构浑成圆融。
              E.词的下片,是作者以自己戍边的亲身感受与经历,发出了“君恩不到”,“乡心空结”的叹息。
            • 2.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竞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章回中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改为杂剧《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

              B.《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渎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一“怕”一“爱”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宝玉惜花,将花瓣抖落池内,随流水而去;黛玉惜花,以土掩埋,不让被外面的污水糟蹋。两人做法不同,体现的是两人观点分歧和性格差异。

              E.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 3.

              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而尾联写江上的烟波浩渺,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B.王维的《渭川田家》运用反衬手法,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
              C.《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其实是在批判部分种树者的毁树行为。

              D.《童区寄传》一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童寄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
              E.《苏武传》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表现苏武对李陵投降匈奴的鄙视。
            • 4.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A.方正之不容也              厚币委质事楚                  
              B.邪曲之害公也     举 以自佐
              C.时秦昭王与楚             卒使上官大夫 屈原于顷襄王  
              D.欺于张仪    其后楚 以削
            • 5.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①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其中几经坎坷,直至公元827年方得回京,历经二十三年。

              下列选项中对作者与诗歌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为我引杯添酒饮”写作者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允许友人拒绝,表现作者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C.颔联写刘禹锡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他无可奈何,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权者的不满。 

              D.尾联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同时也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写得比较委婉。

              E.本诗是作者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刘禹锡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 6.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______
              A.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晚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此诗是岑参举进士授官后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峪而作。
              B.“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首联写三十多岁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到自己终于要实现抱负了,于是发出“宦情多欲阑”的感慨。
              C.颈联描写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描画出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D.尾联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E.“渔竿”运用借代手法,代指隐逸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三国演义》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C.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D.高适、岑参、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E.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
            • 8.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

              A.人生匆匆,韶光易逝,回首往事时, 美轮美奂的青春年华总是令人格外怀念,而抚今追昔,难免会黯然神伤。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 出神入化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C.参加这次书法展览的作品很多,有的虽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但入木三分,极见艺术功底,令参观者大为赞叹。

              D.某著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 一蹴而就的,光环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晨昏的默默付出。

              E.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 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 9.

              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  经典历史之作《万历十五年》的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黄仁宇自己又将之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 佶屈聱牙之处。
              B.  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被多次提及,“创新驱动”更是成为会议 炙手可热的焦点。
              C.中国式扶贫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描绘了 波澜壮阔的脱贫画卷,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D.  当两名女生在悉尼街头遭遇歹徒抢劫时,河南小伙儿挺身而出, 暴虎冯河,力擒悍匪,他的义举得到了人们的赞扬。
              E.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然而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让大堡礁陷入令人 叹为观止的危险境地。
            • 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