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1)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留侯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三、四段,概括徐中丞办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秦伐赵, 石城 拔:攻下 B. 寡人 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私下
              C.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退却 D. 秦王 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竟:最终
              (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①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3) 下列语句中能表明蔺相如“不畏强秦,有胆识”的一组是(  )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③秦王怒,不许

              ④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⑤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秦王提出秦赵两国修好后,赵王慑于秦王的威势,不敢前往.此时,廉颇和蔺相如建议赵王赴会,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
              B. 廉颇的保驾护行使秦王想在渑池会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没有得逞,蔺相如的胆识和勇敢又展示了赵国不甘臣服的精神.
              C. 在渑池会上,秦御史书曰“令赵王鼓瑟”的“令”字别有深意,这个“令”字,充分显示了秦王的威势和秦国的强大,以及赵王的胆怯和赵国的弱小.
              D.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胆识慑服了秦王,他表现得不卑不亢,反击得有理有节;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背后有赵国的“盛兵”和廉颇的支持.
            • 3.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句的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古义和今义。

              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 4.
              请认真完成           ,拍照上传。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pú)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而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hōng,古代称侯王死叫“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雕琢、加工玉石)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1.说明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每句1分)

              (1)遂名曰“和氏之璧”

              (2)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天下之刖者多矣

              (4)子奚哭之悲也?
              2.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至少说出两个角度。(6分)


            • 6.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通(     ), ____________

               (      )通(     ),____________

            • 7.
              请认真完成       ,拍照上传。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不如 善遇之

              B.亦足发明商君 刻薄少恩也   师道 不传也久矣

              C.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慰劳其军中用事

              D.尽破之 归秦         劳师 袭远,未所闻也


              (2)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3分)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处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4)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2)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