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诗句或对联所对应的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海扬波,万朵金菊迎盛典;八风送爽,一天丽日耀长安。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④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⑤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①中秋节   ②端午节   ③春节     ④清明节   ⑤七夕节   ⑥重阳节
              B.①国庆节   ②重阳节   ③元宵节   ④寒食节   ⑤中秋节   ⑥端午节
              C.①重阳节   ②寒食节   ③春节     ④清明节   ⑤中秋节   ⑥端午节
              D.①国庆节   ②端午节   ③元宵节   ④寒食节   ⑤七夕节   ⑥重阳节
            • 2.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追尊的称号,如“唐太宗”
              B.字介甫:古人重视礼仪,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所以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C.符,又称符契,或符节。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抒情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会;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方山子出身世代功臣门第,他的家原来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在黄河北岸有大片土地,足以让他过豪华舒适的生活。但他不慕荣利,放弃了这些而甘愿隐居在荒山里,说明他是一个追求精神上独得其乐的人
            • 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鸿门宴》里“使子婴为相”中的“相”与《后汉书•张衡传》里“出为河间相”中的“相”是同一种官职
              B.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与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是同一种鸟类
              C.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与《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
              D.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与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都是泛指秋季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明事理的文体,《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如《阿房宫赋》《赤壁赋》
              B.“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后遗失了《礼》,只余“五经”。宋朝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是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总角”是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D.《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江南的冬景》作者是创造社的郁达夫
            • 6.
              下列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B.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意象的独异,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C.该诗的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长短句式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语和句式相交错,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D.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的如“是眩晕的飓风”“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等,给人以空洞虚幻的美感。
            • 7.
              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1)《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
              (2)《李清照的汴京情结》
              (3)《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
              (4)《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
              (5)《烟波浩渺岳阳楼》
              (6)《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
              (7)《锦官城外柏森森》
              (8)《遥梦敦煌》
              A.甲:(2)(5)(7)乙:(3)(4)(8)
              B.甲:(1)(4)(7)乙:(3)(6)(8)
              C.甲:(1)(5)(8)乙:(3)(6)(7)
              D.甲:(1)(2)(5)乙:(4)(6)(8)
            • 8.
              下列对联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
              ①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②冒雨先寻菊,迎晴便插萸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④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A.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春节
              B.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
              C.春节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
              D.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
            • 9.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把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称晦,每月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月末最后一天叫朔
              B.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C.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表明贾府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
              D.《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 10.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指望日的次日,就是农历十六日,“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
              B.总角,古代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女时代
              C.参乘,亦作“骖乘”或“车右”,一般地位比较低下。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担任警卫
              D.变徵,我国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