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即六经,指《诗经》《尚书》《周礼》《乐经》《周易》《春秋》
              B.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此处用于干支纪年,其中“壬”是天干的第九位,“戌”是地支的第十一位
              C.烽火扬州
                  路:宋代行政区划分。扬州路指淮南东路,辖境在今江苏北部、安徽东部,治所在扬州
              D.一尊还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这里指洒酒祭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求性格退缩,所以激励他;而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让他有所节制。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D.《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字逸少,因他曾任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所推崇,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等
              C.序,即“序言”,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列于卷首的叫“跋”,附于卷末的叫“序”。序包括书序和赠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辞
              D.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文辞上讲究用典和藻饰
            • 4.
              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B.“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 人曰死”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 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 5.
              国庆期间,小明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记录沿途见闻。 下列各句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笔记中的一项是(  )
              A.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6.
              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 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  )
              A.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B.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7.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B.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皆是名人的美谈。“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就是魏晋时期的“三曹”,“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
              C.《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240年的历史,共33篇
              D.徐志摩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笔名有南湖、诗哲、谷等。他的《再别康桥》体现了现代新诗的基本要求: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 8.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恶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后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
            • 9.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的一项是(  )
              A.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 10.
              下列有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散文大多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例如《论语》,鲁迅曾对它评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B.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多用铺叙和描写的手法。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形成的第一篇,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左思的《三都赋》使得洛阳的纸价上涨
              C.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提倡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D.明清两代实行文化专制,妨碍了文学的发展。散文成就虽不如唐宋,但也出现了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桐城派”等著名的散文流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