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 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 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 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 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 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 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 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 仪曰:“嗟乎,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 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 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共张仪 执:捉拿
              B.今秦已 当路:这里指居要位 
              C.求益反 见:表被动
              D.然贫,无以进 因:原因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 给而弗告
              B.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 给而弗告
              C.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 给而弗告
              D.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 给而弗告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 国家。
              B.苏秦和张仪师出同门,苏秦暗中派人让张仪前往赵国,张仪也希望苏秦能推荐,以实现 自己的理想。
              C.苏秦愿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借助张仪之力,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从”的 成果。
              D.对于苏秦的暗中帮助,张仪感到很惭愧,为表示感谢,答应在苏秦在的时候不攻取赵国。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 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 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 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 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 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 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 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 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 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 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 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王李牧 让:责备
              B.牧门不出 杜:杜绝、堵塞 
              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 委:托付、委托 
              D.赵使人捕得李牧 微:暗中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______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 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 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 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 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柩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寺。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 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惠,民颇利之。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注】,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注】知杂事:官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C.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言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秀州城被盗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气而放了他。
              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要职务。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
              ②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 4.
              下面句子的翻译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
              译文:我宁愿不能推荐您而让您富贵.
              ‚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这大概是说的李将军吧!
              B.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译文: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译文:他那忠实和诚实的品格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
              C.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
              译文:我担心他快乐少而利益不能得到.
              ‚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译文: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恐怕比不上他呀
              D.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
              译文:因为没听您劝告的缘故才落到这种地步,对这怎么办呢?
              ‚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译文: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
            • 5.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罢仁寿令,豪纵,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 伏:认罪
              D.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洛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______
              ②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 ______ 。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王昶字文舒,少知名。文帝在,昶为太子文学。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转在徐州,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而修庠序;其二,用考试, 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绝侈靡,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 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振旅而还。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王昶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B.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C.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D.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封建时代太子多居住东宫,所以常用“东宫”称太子。有时东宫又是太后的居所。
              B.关内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方,文中的“关内侯”是一个爵位名。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夏商周时期又称为庠序。
              D.三司在西汉时期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魏晋时期依然位居极品。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昶关心朝政,成绩显著。担任洛阳典农,勤恳勉励百姓开垦了很多田土,不在朝廷任职,仍想着朝政,积极提出治国建议。
              B.王昶审时度势,治军有方。在徐州任职期间,根据需要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方便训练水军,又广泛开垦农田,使仓库粮食充盈。
              C.王昶见识卓越,深得信任。嘉平初年,他提出崇道笃学、用考试等五条治国建议,受到诏书褒奖,皇帝因此命他拟制考核百官的方案。
              D.王昶善于用兵,军功显赫。他利用孙权流放良臣,引发遮庶纷争的机会,挑起吴、蜀矛盾,发动战争并获得成功,被升任征南大将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②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
            • 7.
              (一)文言文阅读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罢仁寿令,豪纵,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 绳:制裁
              C.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D.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 伏:认罪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C.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  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②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 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初,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
                  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1)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B.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C.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D.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文中“嘉靖”也是年号纪年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B.“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任命官吏和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D.古代授予官职的词有“征、辟、荐、除、授、赏”,提升官职的说法有“升、擢、拔、晋、加”,降低官职的说法有“谪、贬、放、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D.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②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 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器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金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B.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 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 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②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