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注】①邀击:拦击,截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遣舟师海安薄:迫近
              B.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C.铜锣峡次:停留
              D.永忠与相比:匹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桥傅城,遂克之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江
              B.复与俞通海等七舟载苇荻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C.复旋绕故止封侯不公
              D.民怀其惠,之立祠及杨宪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②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③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无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晨携一大磁罂临:接近,临近
              B.行人大道旁置:放
              C.必令畅谈乃已 已:停止
              D.故笔法超绝超绝:非常绝妙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落拓无偶,性无怪僻
              译文: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癖
              B.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译文:吃的贫穷自给自足,不被人求
              C.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
              译文:见行人有过错,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
              D.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译文: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字掩盖真相并记录下来。
            • 3. 阅读苏轼《赤壁赋》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
              B.顺流东也吾尝跂望矣
              C.驾一叶扁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相与枕藉舟中其孰能讥之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主客问答形式,既符合赋的主客体对话形式,又暗示着苏子内心的自我挣扎和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
              B.客在陈述感情变化的原因时,借对比将功业无成和前途迷惘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苏子纵情山水,主动从大自然中获取慰藉,以忘却官场,不再过问世事
              D.苏子对客的反驳,巧妙地借用了江水和明月,从本体论的角度找到了生命价值的所在,也摆脱了内心的长期困扰。
            • 4. 阅读韩愈《师说》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耻学师/虽才高
              B.句读不知/二虫又何知
              C.群聚笑之/时矫首遐观
              D.可怪也欤/吾还也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这里批判了不重视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作者运用三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观点。
              C.作者行文中使用的几个感叹句,均有加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
              D.作者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奉师承之道才是可耻的、滑稽的。
            • 5. 阅读《寡人之国也》片段,完成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时入山林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然而不王者,未有也都督阎公雅望
              C.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人为可讥
              D.狗彘食人食不知检吾尝终日想矣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C.“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孟子的养民主张,从中可以看出孟子的仁爱之心
              D.最后一段,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
            • 6.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二虫又何知
              B.夜缒登高招,臂非加长也
              C.越国鄙远樊哙侧其盾
              D.若亡郑而有益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拜访秦伯,并用动人的言辞最终说服对方
              B.烛之武非常善于辞令,他先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地步,并表明为郑国着想的立场
              C.秦伯对晋国是早有戒心的,烛之武也利用这一点,促使他下定决心,退兵助郑
              D.这篇文章选自《左传》,情节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7.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桓公问管仲曰:
              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①乎?树木而涂②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节选自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注]①为社者:杜撰庙里的塑像②涂:在塑像表层抹泥灰③阤 zhì:崩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而涂之树木:老词,即树
              B.掘穴其中托:寄托
              C.入则比周而恶于君蔽:隐瞒
              D.今人君之左右左右:身边的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最奚患?
              译文:治理国家最看重什么?
              B.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译文: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得意的原因。
              C.诛之则君不安
              译文:杀了他们那么君主感到不安全
              D.吏不诛则乱法。
              译文:(这样的)官吏不诛灭,他们就会扰乱法度。
            • 8. 阅读《颜氏家训》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个名於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於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貌甚恶而妍影於镜也责:指责
              B.鬼神之福祜享:享受
              C.非所以名也让:谦让
              D.貌深奸厚:忠厚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
              B.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
              C.非所以求名也
              不是求名的原因呀
              D.惧荣观之不显
              担心荣誉不能彰显。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
              (选择战国策•齐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齐不听:探听
              B.今日亡:灭亡
              C.秦兵不却:退去
              D.今日不雨:下雨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无以食,请粟于齐。
              译文: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
              B.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
              译文:况且赵国对于燕、齐来说,如同一条屏障。
              C.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打渔的人得到并把它当作家禽饲养。
              D.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译文:所以希望大王周密地谋划攻打燕国这件事。
            • 10. 阅读《旧唐书•韦贯之传》片段,完成1~2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举进士举:举荐
              B.素闻其贤素:一向
              C.擢为左补阙擢:提拔
              D.其事遂寝寝:停止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译文: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会收到别人的庆贺了
              B.然是后竟不迁
              译文:这是他最终没有升迁的原因
              C.宿深衔之,卒为所构
              译文:张宿深深记住他,(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
              D.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译文:不到一个月,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