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伤秦国来让晋国获利,还请您好好想想吧.)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猪狗吃了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知道节俭;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②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③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⑤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 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本来
              B: 吾念之 顾:回头看
              C: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 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 ”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 相如每朝时                 B: 大王必欲急臣
              C: 而相如廷叱之               D: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 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 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 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 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主管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 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 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 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 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 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 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 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 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 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 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 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杜范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在进入仕途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尽职尽责,体恤百姓。在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
              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C.杜范宽严相济,张弛有度。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但张世 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D.杜范坦荡磊落,直言不讳。在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 误,他都坦率直言,不隐瞒,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②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 垂壮其对,因戏日:“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成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日:“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帝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帝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道武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帝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阳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客德败也,帝以普驎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日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赐仪马、御带、缣锦等。
                  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初来入军,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谦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
              (节选自《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有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B.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人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C.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D.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正朔指一年第一天。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古时候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常重新制定正朔。
              C.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或将军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将军出京以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者住宅。
              D.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赏赐秦仪御马等物表明道武帝对秦仪的信任与器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仪英武过人。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常人难及。曾陪同道武帝到贺兰部,后又跟随道武帝击败各部立下战功。
              B.秦仪不辱使命。秦仪被道武帝派去窥探慕容垂的虚实,面对慕容垂指责道武帝失礼的话语,秦仪不卑不亢,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的实力。
              C.秦仪劳苦功高。征伐卫辰,秦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在河北督促屯田,大得民心。镇守中山时远近归附。
              D.秦仪颇有声望。当时很有名气的侯岌、张衮、许谦听说他礼待士人,纷纷前来投奔。道武帝多次到秦仪家中去,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礼遇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垂壮其对,因戏日:“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②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
            •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起故官,入阁视事。 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②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
                   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 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
                   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⑤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
              (1)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欲 行辇母以逃 ______        ②乌有 节危亲 ______
              (2)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①劾 不挠 ______
              A.巡视    B.考查   C.按照     D.抑止
              ②华触祸 悔 ______
              A.包含    B.心怀    C.接受     D.连结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强为应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华自疑过之 源不深望流之远
              C.污故书 击破沛公军
              D.名随 覆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5)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 ______ 到 ______ 的转变。(每空只填4个字,用自己的话概括)
              (6)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灵芝记
              (清) 管同
                    ①凡木之生,不材则已,材则为栋梁,为舟楫,为凡什器;树之乎廊庙,泛之乎江湖,陈之乎五都之市,尽其用而无憾,谓之曰幸可也。其次不为人用,而产于山林,植于园囿;华以春,实以秋,荣悴开谢以其时。不尽其用,而且遂其生,谓之曰幸亦可也。其下薪之,槱之①,斩之,艾之,萌蘖之生,又从而践踏之。彼其机既欲遂而不能,而其气脉脉绵绵,又若续而不绝;雨旸所被,暵湿所薰②,朽败之余,于是乎蒸出而为芝菌。人见芝菌之生,则啧啧夸曰瑞物。呜呼! 物诚瑞矣,而以木言之,其幸也与?其亦至不幸也与?
                    ②道光四年,予迁居城北老浮桥,庭有楙树③,前主人断之。明年,有芝生于根,一本九茎,五色具备。予观之,而窃有感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楙树者,木瓜也。彼见咏于《风》,人知为材木,而前主人者,遏其机,沮其气,使之处乎至不幸,芝之生岂偶然也?今吾家于此,而芝适生,见者因 贺为吾瑞。吾之瑞曷为乎来哉?为我告诸公曰:凡天下遇材木者,幸蚤爱惜焉,毋使不幸而至于芝生也,是则可贺焉矣。
              【注释】:管同(1780-1831),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年间(1821-1850)举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与梅曾亮友善,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幼年丧父,家贫,淡泊名利,终生未仕。散文清新明快,笔力健朗。有《因寄轩文集》。
              ①槱(yóu由)之:做积存备用的木柴。②雨旸(yáng阳):《尚书洪范》:“曰雨曰旸。”孔安国传,“雨以润物,旸以干物。”旸:出太阳。被:加。暵(hàn汗)湿所薰:干湿气味的熏染。暵:干。薰:同“熏”,侵蚀。  ③楙(mào)树:果树名,一名木瓜。
              (1)对树木而言,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谓之曰幸”的一项是 ______
              A.为栋梁,树于庙堂;为舟楫,泛于江湖。
              B.做成器物,陈列在城镇集市,物尽其用。
              C.砍伐为薪,萌芽新生,展示出绵绵生意。
              D.春华秋实,按时令自然地完成生命周期。
              (2)灵芝是怎样产生的?请根据第①段文意加以概括。
              (3)第①段画线问句的作用时什么?
              (4)第②段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对其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楙树根部长出了灵芝,是对我精心爱护的回报。
              B.证明楙树是材木,批评前主人遏其生机的做法。
              C.引用儒家经典,表明对楙树生芝的感慨古已有之。
              D.楙树见咏于《风》,可见投桃报李广受民间认可。
              (5)本文写作手法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 8.
              文言文阅读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 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休祠房,牛呼饮 椎:椎打
              B. 贼醉,不能,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
              C. 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五堡 峙:对立
              D. 帝诏监军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西行,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 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善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②贼因傅城下诡呼曰 :“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 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 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B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C.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D.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 炀帝、高祖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
              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②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 10.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 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
                  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 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 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之者谁名: ______
              ②欧阳修 滁州谪: 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 ______
              (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①醉翁: ______
              ②六一居士: ______
              (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______
              在颍州时: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