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1)下列“以”字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B.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
              C. 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     D.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
              (2)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过必当赦 “宥”,宽容、饶恕
              B.退屯卫州,以明宗反 “闻”,报告、使……闻;
              C.行钦出奔,为野人所 “执”,捉拿
              D. 今日我至此,卿等何如? “俾”,帮助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②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③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4)欧阳修认为元行钦“乌足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2.
              翻译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3)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授户部主事,改主事。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属,而崔志端专之。内外效尤,益无忌惮。”忤旨,系狱。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救,不听。赎杖还职。寻进员外郎。 许进督师大同,贵近恶其刚方,议代之。罢职总兵官赵袴谋起用,京军屡出无功。岳言进不可代,袴不可用,京军不可出。朝论韪之。
              迁湖广佥事,归宗籓侵地于民。施州夷民相仇杀者,有司以叛告。岳擒治其魁,余悉纵遣。荆、岳饥,劝富民出粟,驰河泊禁。属县输粮远卫,率二石致一石。岳以其直给卫,而留粟备振,民乃获济。
                  正德初,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当徙福建,据田州不肯徙。岳许为奏改近地,猛乃请自效。寻改广东。迁江西按察使,就迁左布政使。宸濠夺民田亿万计,民立砦自保。宸濠欲兵之,岳持不可。会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赇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忠等奏勘岳子私有迹,而梦阳挟制抚、按,俱宜斥。岳遂夺官为民。 宸濠败,中外交荐,起四川布政使。以忧不赴
                  世宗初,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甫两月,召为大理卿。嘉靖元年冬,上言内臣有犯,宜听部院问理,毋从中决,不能从。出按甘肃乱卒事,总兵官李隆等皆伏罪。还朝,以灾异陈刑狱失平八事。寻迁右侍郎。时“大礼”未定。岳言若以两考为嫌,第称考宗,毋称伯考,以稍存正统。大学士石珤请从之。帝切责珤,夺岳俸两月。转左侍郎。请罢山海关税,弗许。中官崔文欲用其兄子为副将,岳持不可。宁夏总兵官仲勋行贿京师,御史聂豹以风闻论岳。岳自白,因乞休。归十五年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赇/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
              B.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赇/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
              C.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赇/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
              D.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子澐受赇/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省一级的乡试者,称为进士。
              B.文中的刑部、礼部和兵部皆属古代“六部”。
              C.擢是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指提升官职。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董天锡和锦衣千户张福一同判决囚犯,张福坐董天锡上方,郑岳说这样不合体统。并指出张福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但因忤逆圣旨,而被拘囚入狱。
              B.荆、岳两地发生饥荒,郑岳劝富民捐出粮食,放松河泊禁令。属县向远方卫所运粮,(消耗很大)两石粮食才能运到一石。郑岳用一石的钱给卫所,而留粮以备救济,百姓于是获得救护。
              C.当时“大礼”未定,郑岳认为尊崇两位先考不太合适,要稍稍保留些正统,称考宗庙号就可。大学士石珤请求皇帝听从郑岳的建议。但皇帝没有答应,不仅责罚了石珤,还剥夺了郑岳两个月的官俸。
              D.宁夏总兵官仲勋到京师行贿郑岳,御史聂豹于是揭发郑岳。郑岳只好自我坦白,于是请求退休。回到家乡十五年后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许进督师大同,贵近恶其刚方,议代之。
              ②宸濠败,中外交荐,起四川布政使。以忧不赴。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破月氏王,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移。
              (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译文: ______
              ②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译文: ______ 。
            •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文。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士俗,以男女钱,过期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以赎之,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时人义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与之 图:商议
              B.禹锡终连州 易:改任
              C.以男女 质:抵押
              D.其父母 归:赠送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骚文十数篇 泾州,甚适,少事
              B.写情叙事,动必 然终不在吾第
              C.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凡经门,必为名士
              D.过期没入钱主 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西汉体式的文章,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禁宫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译文: ______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译文: ______ 。
            •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伍子胥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病不行详:通“佯”,假装
              B.且嚭使人伺之微:不显露
              C.我令若父霸:成为霸主
              D.而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剜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B.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C.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D.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在感情上产生裂痕以后,就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这些话正中吴王下怀,伍子胥的悲惨结局也就在所难免了。
              B.伍子胥因自己的计谋屡屡不被吴王采纳而怏怏生怨,还将其子送到齐国以防不测。
              C.吴王听信伯噽的谗言,下令让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慨叹自己辅佐先王争霸,拼死为吴王争得王位,到头来却被谗臣所害。最终怨愤自尽。
              D.伍子胥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新的高度。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______
              ②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______ 。
            •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 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 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遂次用之 逾:按照。
              B.銮皆谨 事:服事。
              C.銮留独政者两月 秉:执掌。
              D.所拟不 中:符合。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②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也,则耻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诵读时停顿(用“/”表示)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于其 将军披坚执锐
              B.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时习之
              C.犹且从而问焉 于其身也,则耻
              D.圣人之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此先汉兴隆也
              (3)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不拘于时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各句中,与“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师之不传也久矣
              C.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吾师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______
              A.不通晓书本上的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虚心向老师请教,有的人却不向老师请教。
              B.不通晓书本上的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指书本上的句读)向老师请教,有的(指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
              C.书本上的句读不通晓,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有时虚心向老师请教,有时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D.书本上的句读不通晓,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或者虚心向老师请教,或者不向老师请教。
              (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这段文字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对比,深刻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B.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个比一个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带有讽刺感叹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C.这段文字批判反面现象只不过是阐发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D.此段整句和散句相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感心动耳,发人深思。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者而弃之; 虽有魁垒拔出①之材,其一累黍②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操果良法邪?其久而不思革也?况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岁而自菑播是勤,其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余独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注】 ①魁垒拔出:雄伟突出。②累黍:累和黍是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喻指微小。③菑播:开荒播种。④橐:口袋,这里用作动词,“携带”的意思。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不者而弃之       中:中间,里面
              B.夫农不岁而自菑播是勤 咎:责怪,怪罪
              C.然曾生亦不以 干:干谒,求取
              D.使知生者可以有司 吊:怜悯,可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有司有法,奈不中 其久而不思革也
              B.①取舍非己事者 ②况曾生之业
              C.①往往失多而得少 岂不多邪
              D.①有司操果良法邪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旁丛祠中
              (3)下面是对本文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作的一些评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这篇序言虽是为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成书而写,实质上是通过才能突出、学业精通的曾巩落第的事情,对主试部门的考试标准和方法提出尖锐批评,并对曾巩进行勉励。
              B.文章以曾巩落第为引子,抨击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指出以单一标准衡文取士的弊端,接着批评主考官推卸责任,最后直指朝廷选士的标准,层层深入,深刻有力。
              C.“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作者针对当朝实际,希望能锐意进取,改变现状,促进发展发出的强烈呼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D.在分析考场弊端后,作者又提到曾巩,在前文的铺垫下,曾巩落第一方面让人感到非常可惜,另一方面让人更加痛恨考场弊端,文章的构思环环相扣,说理抒情十分动人。
              E.本文具有欧阳修散文一贯的意蕴含蓄深沉,结构回环荡漾,语言古奥深刻,比喻奇特新巧的特点,风格清新流利,雍容舒缓。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魁垒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
              译文: ______
              ②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
              译文: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