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绿罗裙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①花房:花瓣的总称。②画眉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③南浦:语出江淹《别赋》,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1)上片中词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5.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 6.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从感情变化角度看,这首诗可分为几层?请作概括分析。
              (2)简要分析“语罢暮天钟”的表达作用。
            • 7.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
              ①夭夭:木少盛貌。②于归:指姑娘出嫁。③蕡:音(fén)果实将熟的样子。
              (1)《诗经》普遍使用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诗表达了先秦时期人们“美的观念”,请简析一下这种“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①南宋开禧年间的六月,史达祖与南宋使团离开临安,前赴金国恭贺金主生日,八月中秋到达河北真定,夜晚住宿在真定馆驿中,这首词就是在馆驿中写成。②殊方,指他乡,异域。③蛩,蟋蟀。④姮娥,嫦娥。
              (1)你认为“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指腰肢消瘦。潘鬓:指鬓发斑白。
              (1)词的上阕(前5句话)写了什么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是如何渲染自己“归为臣虏”的哀痛?
              (3)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叙事抒情,上下阙之间在内容上构成了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