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翻译训练:1. 请同学们将昨天晚自习作业中的翻译训练的解析认真看完,将重点字词和语法的采分点抄在整理本上拍照上传。

              2.请将下面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全文翻译出来,并请试试当出卷老师,画出这个文段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可以做翻译题的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中的采分点尽可能标注出来。

              练习4.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拍照上传。


            • 2.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B.
              C.
              D.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①褒禅山亦谓 华山
              ②以故其后名 曰“褒禅”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
              ④距 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3)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4)下列对褒禅山名称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所以人们也这样称呼它。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
              D.褒禅山先后被称为“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为褒禅山。
            • 3.
              (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欢,为刎颈之交。
              (二)
              太史公自序(节选)
              司马迁
                  汉之伐楚,(司马)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畏廉将军哉 独:表反问,难道
              B.卒 相与:一起
              C.耕牧河山之 阳:山的南面
              D.小子何敢 让:责备
              (2)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B.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C.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D.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3)下列对以上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相如的门客认为,相如惧怕廉颇,相如告诉他们说,自己总躲着廉颇是不想因私怨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B.司马迁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这些都为他后来写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汉朝天子开始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司马迁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
              D.司马迁在自序中叙述了家世,说明创作《史记》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noù),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颓耨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yì)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郡丞。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xūyí),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堡,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bì给)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 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 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他将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尝试观于上志,三王之佐,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功故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欲安而逾危也。季子曰:“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上栋焚,燕爵不变,是何也?不知祸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于燕爵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其与燕爵之智不异。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
                  故细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细大贱贵,交相为,然后皆得其所乐。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嗣君应之曰:“所有者也,愿以受教。”薄疑对曰:“乌获举千钧,又况一斤?”杜赫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昭文君谓杜赫曰:“愿学所以安周。”杜赫对曰:“臣之所言者不可,则不能安周矣;臣之所言者可,则周自安矣。”此所谓以弗安而安者也。郑君问于被瞻曰:“ 闻先生之义,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被瞻对曰:“有之。夫言不听,道不行,则固不事君也。若言听道行,又何死亡哉?”故被瞻之不死亡也,贤乎其死亡者也。昔有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 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海内矣。汤、武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王通达矣。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荣矣。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已,故事大。
              (选自《吕氏春秋•务大》,有删改)【注】①上志:古代的文献记载。②爵:通“雀”。③突:烟囱。④通达:指人力和舟车等交通工具能够到达的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燕爵不变 颜色:脸色
              B.细大贱贵,交相为 赞:称赞
              C.所有者 千乘:兵车千辆,战国时期小的诸侯国称千乘
              D.故事大 务:从事,致力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名无不荣者 则或咎欲出者
              B.无功故 其闻道亦先乎吾
              C.不知祸将及之也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杜赫安天下说周昭文君 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
              B.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
              C.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
              D.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认为古代三王的辅佐之臣名声显耀地位安稳是因为他们功劳大,平庸君主的辅佐之臣名声耻辱地位危险是因为没有功劳。
              B.文章引用季子以燕雀为喻指出大多臣子和燕雀一样见识短浅的论述,阐明了天下大乱,就没有国家安定、没有家室安定、没有个人安定的道理。
              C.文章认为全局的安定一定要靠局部的安定,并用薄疑游说卫嗣君、杜赫游说周昭文君、被瞻游说郑君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D.文章认为舜、商汤、周武、孔丘、墨翟等人都想做大事而没有成功,但他们也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借此阐明大事不能成功,结果也会有所成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欲安而逾危也。
              ②闻先生之义,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
              ③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海内矣。
            •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B.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C.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D.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C.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②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前赤壁赋》)【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巉chán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蒙茸:杂乱的草;③虎豹:指奇形怪状的石头;④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⑤蹁跹:跳舞的样子
              (节选自《后赤壁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______
              A.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B.知不可乎 骤:容易
              C.蒙茸,踞虎豹 披:分开
              D.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凭、任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①与山间明月 ②攀栖鹘危巢
              B.①而又何羡 ②赤壁之游乐
              C.①侣鱼虾友麋鹿 ②仰见明月,顾乐之
              D.①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②复游赤壁之下
              (3)下面是关于节选文段甲文与乙文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______
              A.甲文写江上秋景,风月水光安谧幽静;乙文写江岸冬景,山石草木险峭寂寥。
              B.甲文以说理谈玄为主,议论风生;乙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甲文以入梦作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乙文以梦醒作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4)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归而谋诸妇。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8.
              文言文阅读
                  宇文士及,字仁人,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 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③〔假〕宽恕,饶恕。 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B.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C.京兆,指京畿地区。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D.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B.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C.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D.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②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 9.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夜夜不得 息:歇止,休息
              B.何意不厚 致:招致,招来
              C.家来贵门 谢:告别,辞别
              D.昼夜勤 作息:工作和休息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______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⑤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 ______
              ②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译文: ______ 。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窦娥冤》第四折【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得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端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有删节)注①这是窦娥向其父亲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②招伏,指招供伏罪。
              (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的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要分析。
              (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的悲剧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