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翻译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3)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______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 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______ 。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屠狗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项羽 让:责备
              D.吾 适丰沛 适: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高帝笑而起②泉涓涓而始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______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解析:选D D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错。
              (5)断句与翻译。
              ①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 陛 下 与 臣 等 起 丰 沛 定 天 下 何 其 壮 也 今 天 下 已 定 又 何 惫 也 且 陛 下 病 甚 大 臣 震 恐 不 见 臣 等 计 事 顾 独 与 一 宦 者 绝 乎 且 陛 下 独 不 见 赵 高 之 事 乎?
              ②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译文: ______
              b.项伯常屏蔽之。
              译文: ______
              c.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译文: ______ 。
            •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______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______                                       
            • 5.
              郑清之字德源,初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荼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 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误者悉蠲之,全活甚众。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
                  十一月,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
                  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
              (选自《宋史•郑清之传》,有删改)【注】 ①宁考:亡父宁宗。②舄:鞋。③罣:同“挂”。④蠲:除去,免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B.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C.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D.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
              B.教授,学官名。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北宋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郑清之年少时就能写文章,受到楼钥赏识,调任峡州教授之后,向统帅赵方汇报事情,赵方置办酒席款待他,并准备将两个儿子托付给他。
              B.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教授之职,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说书,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受到皇上的嘉许。
              C.郑清之依法处理了盐商违法之事后,并依次废去长江沿岸很重的船税,还建议朝廷补偿应当归属各部门的钱,获得了朝廷同意。
              D.郑清之不喜欢立异。他先后挽留汤巾、举荐徐清叟这些冒犯过他的人和他一起共事,并向皇上建议让赵葵担任右丞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
              译文: ______
              ②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
              译文: ______ 。
            • 6.
              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举隆庆五年进士。知浙江山阴县,敏而有惠。 万历三年,征为工科给事中。会御史傅应祯获罪,贞明入狱调护,坐贬太平府知事。十三年,累迁尚宝司丞。初,贞明为给事中,上水利、军班二议,谓:“北人未习 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害未除,正由水利未兴也。盖水聚之则为害,散之则为利。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其议军班则言:“东南民素柔脆,莫任远戍。今数千里勾军,离其骨肉。而军非土著,志不久安,辄赂卫官求归。宜仿匠班例,军户应出军者,岁征其钱,而召募土著以足之便。” 及贞明被谪,至潞河,终以前议可行,乃著《潞水客谈》以毕其说。及是贞明还朝,御史苏瓒力言其说可行,帝乃进贞明少卿,赐之敕,令往会抚按诸臣勘议。贞明乃躬历京东州县,相原隰,度土宜,周览水泉分合,条列事宜以上。其年九月,遂命贞明兼监察御史领 垦田使,有司挠者劾治。贞明先诣永平,又遍历诸河,穷源竟委,将大行疏浚。而奄人、勋戚之占闲田为业者,恐水田兴而已失其利也,争言不便,为蜚语闻于帝。帝惑之。御史王之栋, 畿辅人也,遂言水田必不可行。帝乃召见时行等,谕令停役。时行等请罢开河,专事垦田。 帝卒罢之,而欲追罪建议者,用阁臣言而止。寻乞假归。十八年卒。贞明识敏才练,慨然有经世志。京东水田实百世利,事初兴而即为浮议所挠,论者惜之。
               (节选自《明史•徐贞明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
              B.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
              C.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
              D.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
              (2)下列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明朝时多为一帝一号,故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B.“水利”指水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减少和防止灾害等事宜。
              C.“垦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开垦荒地,取得饷粮,兼顾戍边。
              D.“畿辅”是我国古代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指称,专指京城周围附近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徐贞明仕宦未久,因同情言官遭贬。他进士出身,先做县令。后来到工部任职,对军政、水利问题发表议论,因入狱探望罪官傅应祯,遭到贬职。
              B.徐贞明建言力行,为治水操劳一生。他提出的治理方案是以疏通河道为主,并且亲自考察相关的地理环境,其建议一度得到了皇帝和一些大臣的支持。
              C.徐贞明关心国事,欲改革征兵制度。他认为征调东南一带的人到北方当兵不妥,因为南方人体质较差,加之远离故乡、亲人,大都无心在北方戍边。
              D.徐贞明胸怀大志,受阻挠一世遗憾。他聪敏干练,欲兴水利除水患获千秋万代之利,却因宦官、贵戚等利益集团的流言中伤,而被罢官免职,徒留遗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贞明被谪,至潞河,终以前议可行,乃著《潞水客谈》以毕其说。
              ②帝卒罢之,而欲追罪建议者,用阁臣言而止。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位而不言,便当之,无妨他人之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使他人言之, 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便当 去:离开
              B.无妨他人之其任者也 堪:能胜任
              C.《春秋》之法,责贤者 备:具备
              D.使正予罪而 诛:惩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______
              A.遇纳谏圣主如此 孰知赋敛毒有甚是蛇者乎
              B.足下在位而不言 人视端容寂
              C.而不贤者责也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谏官不言,使他人言之 冰,水为之,寒于水
              (3)下列对所选语段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1段的开头部分作者以天子之圣明,斥责高若讷的失职,贬斥其“在其位而不言”的行为。
              B.作者还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默默”作比较,痛斥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C.文段中“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一句,突出表现了作者无私无畏的慨然正气。
              D.文章最后一段说明作者与高若讷交情之深厚,同时说明了写信缘由。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
              译文: ______
              ②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译文: ______ 。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鸥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 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 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私谓其友曰:“ 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其留物 让:责备
              C.汝梅又谢去 脱:凋落
              D.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 ______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译文: ______
              ②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译文: ______
              ③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译文: ______ 。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外的营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大父在赵时,李牧 善:善于
              B.阃以外者,将军 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士卒 飨:犒劳
              D.求贤良,冯唐 举:举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______
              ①上怒,起入禁中 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⑤陛下法太明,太轻,罚太重 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求贤时,他已老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②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③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 10.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左丞孙夐重奏: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南齐书•列传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住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江谧作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②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