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C.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帽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戎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第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
              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
              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涂弦夫和吴一品兴趣都相同,所以他们聚集在守黑斋里赏字,品茶,论道,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2)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 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文字有删改)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②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2)请简要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4)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谈谈小说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已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就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得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
                  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
                  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辞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妻子除了得了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
                  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
                  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记叙了老刘在某厂爆炸事故中的遭遇,塑造了老刘的艺术形象,旨在表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
              B.小说中的操作工是一个单纯正直、缺乏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人,他遇到爆炸险情之后,不是在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而是仓皇喊逃.
              C.小说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等.
              D.操作工清醒之后讲述了爆炸的经过,是洗清老刘不白之冤、恢复其名誉的关键;如果没有操作工的清醒,老刘的“罪责”将永久背下去.
              E.“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不但表达了操作工对老刘的感激之情,而且表达了对自己冒失的愧疚之意.
              (2)小说是怎样记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4)厂领导积极发掘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其为烈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4)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②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忙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立夏,两岁,先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宝贵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他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夜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他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的.
              B.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C.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1]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
              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1]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
              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
              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
              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
              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