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未婚妻
              (法) 奥 杜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似乎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
              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说:
              “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不知怎样辞谢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伤风说成发烧,她才把这块煎饼放进篮子的底层.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爱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着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选自《世界名人散文精华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1)“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
              (4)纵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 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感到众山之上,那化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
              (2)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大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大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    
              (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答:    
              (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①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    
              ②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眼睛来看世界的啊!”
              “或许您是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再远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付给了自己的邻居.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太奇妙了!我是多么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么聪明啊!确实如此,既然人们长着两只眼睛,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攻,分工协作呢?”
              “请您不要太过得意.”眼镜商说,“因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一切都会相安无事.”
              “因为我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吗?”
              “您当然感觉不到.要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必须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两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图象之间的微小差距产生立体感.”
              “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
              “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
              “您提示的情况多么令人震惊啊!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
              “我要给您配制眼镜,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时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了.”眼镜商许诺说.
              三天后,戴着这副应该会给我的双眼有益辅助的眼镜,我再次走出眼镜店,我便立刻不得不闪身让一位夫人进门.一个夫人?应该说是一只鼻子,一只后面跟着一位夫人的鼻子.因为我一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鼻子,硕大,无边,尖利,如同一只鹳嘴向我直刺而来.
              接着便到了马路上.马路?毋宁说是蜂拥直撞,地狱一般:钩子遍布,军刀挥舞,长矛林立,愤怒的公牛一般的人群奔突拥挤.汽车如同发疯的猎狗向我狂奔而来,行人跳向我又在最后一刻准确无误地避开,各种物体好像眼镜似的,直冲我的脸跳将过来.我成了一种普遍的、明显的和仇恨的对象.
              最终,我得救了,折叠起来的眼镜消失在了衣兜里.哦,多么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车毫无起伏地滑行而过,好似反映在帘幕上的影子.建筑物构成了画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无害的背景.妇女们又重新变得温柔可人,好似在时尚杂志的页面上一般变换着位置. 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首先,是为了友好的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与握成拳头准备打人或至少是咒骂的手的对立.但尤其是微笑,这是所有动作中最平面而又最适宜二维空间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眼角皱起.这就是平面生命的绽放.孩子深谙此道,为了在做鬼脸时创造出第三维度,他便伸舌头,这恰好构微笑的对立面.
              弗兰西斯•培根和拉乌尔•杜飞①.眼镜把我投入培根过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状的世界中.摘下眼镜,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飞画幅中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和轻快的鸟儿.
              [注]①弗兰西斯•培根(1909-1992),英国画家;拉乌尔•杜飞(1877-1953)法国画家和设计师.
              (1)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这样说的原因.    
              (2)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四个动作分别指:    
              ②“秘密”是指:    
              ③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3)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
              ①培根的绘画风格:    
              ②杜飞的绘画风格: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单眼和双眼观察产生的两种视觉对比,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既体现了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讽喻.
              B.作者娴熟地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对本文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摘下眼镜前后所看到的两个世界充满矛盾和对立,表明作者对平面生活的适应与赞美,对立体世界的厌恶与批判.
              C.本文不同于一般叙事、抒情散文,它运用寓言的表现形式,借助虚拟的生活场景,多角度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散文写作的一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D.本文最后四段通过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世界给人的荒诞恐怖与柔和愉快的不同感受,而引经据典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E.本文语言独特,风格鲜明,简朴中显灵动,明快中见厚重.开篇的对话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内容略显奇异怪诞,态度一本正经,令人忍俊不禁.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荼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项.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性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