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骑,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田径,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射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无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是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根据文中【】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剃头张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得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格!”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怎么回事?”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你还不知道?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小鬼子扑了个空啊!”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荡的大搜捕.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稍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小剃头张打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这就是八音刀?”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刀尖猛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C、小说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剃头张从曾经被迫为侵略者剃头的手艺人,成长为一个能大义灭亲的抗日英雄.
              D、小说结尾剃头张用“八音刀”为儿子送终的情节,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E、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2)伏笔的运用使小说的结尾一段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3)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绝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道
                                            聂蠡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士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饮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7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表,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扣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
                 遵票的叫牛金,40 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儿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全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剐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全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末日嘶胡马,万里云山归路遐…’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京剧了.”
              “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仝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采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采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幺了?看京剧都套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转“原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有删节)
              (l)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现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的责备和埋怨,说明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
              B小说开头部分用较长的篇幅介绍纪于天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是为下文具体写纪于天“传道”作铺垫.
              C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接待美国客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培养对京剧的兴趣.
              D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精当点评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E.本文注重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眨眼间就不见了”、“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经过?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纪于天“凄凉悲切”地演唱“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4.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林中遇险记
              [法国]保尔•考里尔
                  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推法国人,许多法国人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
                  同行的是个小伙子,自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山路崎岖,马行艰难,小伙子走在前面.在一个岔路口上,他领着我转向一条小路,说那是一条捷径,路也好走些,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很快就迷了路,我真后悔让一个嘴上没毛的愣头青带路.
                  我们在森林里左奔右突了一整天,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身在何方,就越搞不清楚何去何从.天色已晚,我们竟意外地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胆战心惊地向那幢房子走去.进了屋,只见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同行的小伙子欣然入座,坐下以后就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起来.我坐立不安,神经紧张地观察着屋里的一张张面孔,心里猜度着主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寻常的乡下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屋里的陈设却露了馅:各种形状、各种类型的刀枪就挂在墙上,少说也有十二件,有些男人的皮带上还别着手枪和匕首!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却还是露出了恐慌的神色.他们索性不理睬我,看来,这些人对我的反感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反感.
                  而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却毫无知觉,他轻松自在地跟他们有说有笑.接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开始自报家门,还暴露了我们的来历和去向.他解释说,我们在林子里迷了路,没人知道我们的下落.他还说,要是这家人明天把我们带出森林的话,他会很高兴用钱来酬谢他们的.
                  亲爱的读者,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迷了路,又只有两个人,却坐在最可怕的敌人中间,而且世上还不会有人搭救我们!更可怕的是,我的朋友又说起他的手提箱里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枕着才行!唉,年轻人哪!经他这么煞有介事地一渲染,这家人不认为里面有黄金才怪呢,其实里面装的无非是他女朋友的信而已.
                  吃完了饭,主人把我们领到储藏室休息.储藏室在楼上,中央有张二层床,床离地有四米高,所以上床必须爬梯子.床的四周立着长长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足够他们吃一个冬天的.我的朋友立刻上了床,把手提箱往头下一枕,倒头便睡.我可不敢睡,我要熬上一夜,小心提防.
                  谁料竟一夜无事.天将破晓时,我以为平安无事了,却突然听到楼下传来的男主人跟妻子的说话声,我迅速把耳朵贴在贯通楼上楼下的烟囱上,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内容.
                  丈夫说,“行,行,可是,两个都杀吗?”
                  妻子答,“对,都杀了.”
                  接下来他们说的话,我就听不清楚了.我怎么跟你描绘我当时的样子呢?我只记得四肢冰冷,吓得连气都透不过来.我们只有两个人,还手无寸铁,怎么能斗得过六个持刀带枪的呢?此外,我的朋友还在酣睡,叫醒他吗?又怕弄出声响.越窗逃跑吗?我心中暗想,跳是可以跳出去的,可窗下有两条大狗在虎视眈眈哩.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楼梯上已经有了动静.从门缝望去,只见男主人一手提灯,一手手执长刀,他的妻子跟在后面.在门被推开之前,我闪到了门后.
                  两人上了楼,男主人走到床前,把刀在两齿之间咬着,就开始爬梯子,爬上去以后,他低头看了看我那位正在酣睡的朋友,右手举起了刀,啊…左手从架子上取下一条猪腿,割了一大块,然后然后跟着妻子下了楼.门又关上了,灯光也没有了,我一个人呆呆地站着,还没有完全醒过味来.
                  天亮以后,他们全家人都来叫我们起床,他们在我们面前摆上了一桌丰盛的早餐,一顿美味佳肴!我们快吃完时,女主人又端进来一个盘子,盘子上盛着两只熟鸡,“刚刚煮好的,给你们,一只现在吃,一只带着路上吃.”
                                                                                       (张白桦译)
              (1)简要概括主人公所遇到的“险”?
              (2)第六段刻画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有何作用?
              (3)小说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请结合全文,探究年轻人这一角色的作用.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没有赴约
              [美国]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么?”
              “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
                  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景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
                  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
                  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
              “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
              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遇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我:“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父亲”与一个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父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
              B.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C.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波三折,悬念迭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入,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爱情.
              E.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的生活.
              (2)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幸存者
                                                 江  岸
                 朝阳背着一个帆布包,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黄泥湾.他惊奇地发现,村里原本清一色的板打墙黑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他凭着记忆,在楼群里钻来钻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个破败的院落,是村里唯一残存的板打墙黑瓦屋.院墙东倒西歪,墙头杂草丛生,院门上布满窟窿和裂缝.他迟疑地推开院门,门轴咯咯吱吱地夸张地响了几声.
                 娘坐在院子里.朝阳目不错珠地看着她.和印象里的娘相比,他感觉眼前的娘有些瘦,有些黑.娘一动未动,像极了一尊雕像,或者说,在这个瞬间,她凝固了.朝阳哆嗦着,想喊一声娘,但没有喊出声.他踉跄几步,向娘扑过去,猛地跪在娘的膝前.
                 他抬起头,已是满眼的泪水.娘缓过神来,眼泪也夺眶而出,一滴一滴浇在他仰起的脸上.他低沉地喊一声,娘!话音未落,娘紧紧抱住了他…
                 我爷爷、奶奶呢?
                 他们都走了.他们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出事以后,你奶奶没过半个月就走了,半年以后,你爷爷也走了.
              我…黄叔呢?
                 村里人容不下他,说他害了你,把你奶奶、爷爷都气死了,把他撵走了.
                 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朝阳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地看着娘.小时候,他一直以为黄叔是自己的亲爹.可是,他叫张朝阳,黄叔叫黄秋生.长大以后,他才明白,黄秋生是他后爹.娘把什么都跟他说了.黄秋生是爹生前的战友,他们曾经一起在云南边境一个武警缉毒中队服役.他复员以后,没有回四川老家,来到了河南.他来的时候,朝阳才三岁.朝阳八岁的时候,爷爷、奶奶认黄秋生当了儿子,不久,在爷爷、奶奶的撮合下,他和朝阳的娘拜堂成亲.打那以后,朝阳有时候把他喊爹,有时候依旧把他喊黄叔.无论朝阳喊什么,他都兴高采烈地答应.为了朝阳,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你还恨他吗?
                 我…
                 上囚车的时候,你说过,你要杀了他.
                 那时,我不懂事.
                 娘不由自主地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傍晚.朝阳在城市打了几年工,一直灰头土脸的,没混出人样.可是有一次回来,突然光鲜了,出手也阔绰,一把给了娘两千元钱.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再次回来的时候,是一个傍晚.他慌里慌张,喝水、吃饭都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以后,他让娘给他拿些钱,他马上要走.这个时候,黄叔回来了,拦住了他.
                 你知道吗?他向派出所举报你,征求了我的意见,我同意的.
                 他怎么说的?
                 他问我,他是不是你的爹?我说,怎么不是?他说,那好,朝阳的事儿,我来处理.
                 他劝我去自首,我没有答应.
                 朝阳当然不会忘记,他在桥头接货,警察神兵天降,实施抓捕.他不要命地跑,好不容易逃掉了,逃回了家.黄叔把娘关在屋外,逼他说实话.朝阳只得如实说了.他在工地上认识一个朋友,朋友给他介绍了一桩生意,比打工赚钱,还累不着.开始的时候,只让他望风,没有让他参与行动.后来他参加行动了.这次在桥头接货,他被警察盯上了.
                 要恨,你恨娘吧…
                 我现在谁也不恨,要恨,只恨自己.
                 真的这样想?
                 其实,我应该感谢黄叔.
                 朝阳进了派出所以后,把所知道的情况竹筒倒豆子,和盘托出.因为陷的不深,且有提供线索的功劳,将功折罪,只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后来从一个同籍的狱警嘴里,他陆陆续续地了解到,当年一起参与贩毒的同伙,不是因为吸毒抢劫杀人,就是因为贩毒数额巨大,都被处以极刑.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黄叔,现在,又成家了吗?
                 我们没有离婚.他说,你爷爷、奶奶入土为安了,他只完成任务的一半,照顾好我们娘儿俩,是他的另一半任务.
                 那你们…
                 他在城市打工.我哪里也不去,等你回家.他每月寄钱回来,我一分没花,都给你攒着.
                 娘劝过黄秋生无数次,村里人撵他走,他干脆回四川老家算了.他执意不从.他说,如果不是老班长纵身扑到了他,被毒贩打中的就不会是老班长,而是他黄秋生.老班长牺牲了,他的余生,就是替老班长活着了.令他难过的是,老班长死在毒贩手上,可他唯一的儿子,却阴错阳差地卷入了贩毒团伙.是他的溺爱,让朝阳养成了拈轻怕重、不能吃苦的习惯,从而导致了他的失足.他后悔莫及.
              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想让黄叔带我们去一趟云南烈士陵园,我要给爹扫墓.
                 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
                                                                           (选自《2015年度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朝阳的爷爷、奶奶是两位内心充满矛盾的老人,他们对待黄秋生和自己的孙子张朝阳都是爱恨交加,小说真实、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一对农村老人形象.
              B.“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主要交代了母子二人因十年的时间而产生的陌生感,“堆积”说明这种陌生感的强烈性,这样写为了引出下文举报的情节.
              C.文本通过张朝阳的回忆介绍了张朝阳十年前被老黄举报被抓的事情以及在狱中知道的当年一起贩毒的同伙都被处以极刑,以此表现张朝阳不生老黄气的主要原因.
              D.“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说明张朝阳已经把老黄当做自己的父亲了,特别是经过,十年的监狱生活,张朝阳更加成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根源.
              E.文本的题目“幸存者”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年老黄和张朝阳的亲生父亲一起缉毒时老黄是幸存的人,二是张朝阳所在的贩毒集团最终只有张朝阳活下来.
              (2)文章第一、二段额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娘”这一形象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中黄秋生的形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域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    
              (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答: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a.对小说中①处括号里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    
              b.指出小说中②处括号里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答:    
            •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小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己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她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哪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么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服,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挑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他那些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走.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世石匠的形象特点.
              答:    
              (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简要分析.
              答:    
              (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试题,并说明理由.
              答: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
              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答: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一朵午荷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问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
              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答:    
              (2)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答:    
              (3)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答:    
              (4)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