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
              鲁元珍
               ①
              【数据】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等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2172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9000万人次。
                  以前,提起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家过年。如今,一家人旅游度假开始成为过年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春节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以家庭亲子为主题的体闲旅游产品迎来了消费高潮。据某旅游网站发布的大数据信息,春节期间周边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三倍乡;在线预订自由行占比98.7%,创历年新高;古镇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游、温泉养生游等主题的旅游产品备受青睐。
                  不过相比之下,出境游的火爆更引人注目。据各大旅游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六成的春节游客选择出境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许多国家推出的“中国年”活动别具风情: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庆典活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悉尼歌剧院点亮了“中国红”,英国伦敦安排了舞龙舞狮、书法展示等一系列迎春活动……异国情调的新奇,旅游服务的到位,整体气氛的平和安静,都在吸引我国游客的目光。可以看出,许多国家抓住了中国的旅游市场。
                  我国游客越来越喜欢出国过年,由此反观,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

              【案例】
                  来自四川的张先生今年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逛一逛北京的庙会是他期待已久的新春“节目”。“早就想感受一下老北京的年味儿了。”张先生说,几天时间里,他和朋友逛遍了地坛、八大处、陶然亭等公园的庙会,既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民俗表演,又品尝了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
                  近年来,春节的庙会、灯会、展览成为人气最旺的活动,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体验传统民俗,过个有“文化味儿”的春节。
                  在北京,近百家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迎客145.9万人。在天津,很多传统曲艺场馆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一场场传统花会上,秧歌、竹马、高跷、腰鼓等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引得阵阵喝彩。在凤凰古城,景区内每天好戏连台,梅花桩舞狮、凤凰阳戏、凤凰文茶灯、凤凰傩堂戏等富有本土民俗文化的地方戏,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不过,也有不少游客抱怨,有些庙会的商业气息越来越强,相似的小吃烤串,昂贵的纪念品,让人感到与过去“正宗”的民俗相比变了味儿,多了“商业味”,却少了“文化味”。而有些庙会等活动秩序管理不佳,造成客流拥挤,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
              【数据】
                  春节期间参与互联网平台抢红包活动的人数、红包数量创下新高:除夕当日,微信红包参鸟人数达4.2亿人,收发总量80.8亿个,是去年的近8倍;QQ红包总用户数为3.08亿人,收发总量42亿个;支付宝“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3245亿次,是羊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如今说起春节,许多年轻人想起的不再是放鞭炮、看春晚,而是“抢红包”。
                  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春节期间是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如今,亲友拜年、购买年货、娱乐休闲消费、订机票和火车票等以往春节必备的环节也变得更加方便且更具有时代感。
                  足不出户购物既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又可以有更多更全的选择。春节前期,各大电商纷纷主打“春节不打烊”购物主题,开展了网络年货节,不少“网上赶集’’“网上超市”等活动也提供了应有尽有的春节“必需品”。
                  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1月17日到1月21日阿里年货节期间,人们累计从淘宝、天猫、聚划算和村淘上买走了21亿件年货,相当于每人购买了1.5件年货;如果按照阿里巴巴平台上活跃用户数4.07亿人计算,则相当于每人买走了5.2件年货。
                  同时,春节期间的O2O(线上到线下)服务也更加普遍。一些服务类APP在年轻人中间成为“时髦”。如通过APP请家政上门清扫房屋、请大厨到家中做年夜饭、请造型师上门服务等。许多超市、商场等实体店抓住了假期节点与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展开合作,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通过打析优惠促进节庆消费。
                  对此,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手机一族”降低了亲友在现实中交流的频度,以往准备过年的许多“必备科目”都打了折扣,冲淡了过年应有的韵味儿;非理性消费增多,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新隐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最近六年,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这表明春节旅游度假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时尚选择。
              B.随着中国春节旅游人数的攀升,国外许多国家推出了别具风情的“中国年”活动来吸引中国游客观光。
              C.来自四川的张先生留在北京过年,体会老北京的年味,这说明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喜欢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
              D.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由上街逛超市购买年货转变为网上购买年货。
              E.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支付宝“咻一咻”等网上手机活动再创新高,大家热衷抢“网络红包”,因其是一种娱乐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请为三部分调查拟写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都由“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构成。
              (3)在调查中,记者在每部分之前加了“数据”或“案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有人说“车味儿”变了,有人说“年味儿”没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材料一 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也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首部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依法治善,将让公益更加有公信力。对于大众而言,慈善法的意义远远不止规范慈善机构这么简单。依法治理慈善机构,可以增强慈善机构本身的公益性,避免慈善机构 不规范运行带来社会信任的损害。当“大慈善”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之后,慈善机构的聚 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捐赠的群体和受助的群体将会稳步扩大。
              (摘自201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实行,开启 中国依法治“善”时代。
                  依据该法,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在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方面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 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
              (摘自2016年3月16日中国新闻网)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 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C. 记者由李克强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D. 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超过先进国家的。
              E. 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2)邬书林认为要提倡全民阅读,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3)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4)邬书林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个体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阅读率。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格局
              记者 王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白烨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的文学,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
                  白烨做了如下的概括:“2008年的文学,在进入新世纪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在这种结构性的巨大变化之中,不同板块都在碰撞中有所变异、有所进取,但发展较快、影响甚大的,却是新兴的以文学图书为主轴的市场化文学和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新媒体文学。”
                  调查显示,2008年出版的类型小说占全年所有文学图书总量的45.1%,而网络上的类型小说更是数量可观,仅200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10万部,它们在文学图书市场销售排行榜上稳居前列。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网站开始呈现出在资源整合中做大做强的新趋向。不言而喻,这种全新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写作、文学批评、纸媒出版等已构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综观2008年的文学态势,有一股明显不同于往年的思潮,那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照。诸如年初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题材,都有展现。与此同时,《中国文情报告》也指出了目前文坛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术批评界对市场化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关注不够,缺少应有的研究与批评。第二,目前的文学活动缺少一种必要的主导,原因在于价值标准多元而混乱,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第三,文学阅读需要引领,不要一味强调“适应”与“满足”,既要使文学、文化产品在经济建设中释放一定的能量,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第四,文学批评需要改进和调整,比如增强批评家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同时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也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材料二
              新媒体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记者 王传真 白瀛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010年深圳国际大会上,学者围绕“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学”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一下子进入到全民写作的新时代,无门槛、无制约的写作首先带来了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他举例说,“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发表的长篇小说总共是200部左右,但2004年作家出版社联合腾讯网举办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内就收到长篇小说147部,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邱华栋披露了另一组对比数字。中国作家协会共有9000多名会员,而盛大文学网号称有123万个作者,这些作者以每天1万至3万字的速度写作。“这样的写作文学价值有多高,非常值得怀疑。”邱华栋说。
                  张胜友认为,网络写作让作家完全处于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状态,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因此无论从思想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理由让人期待会出现一些思想新锐、形式深远、活泼的大气之作。
                  张胜友同时指出,另一方面,这种无约束节制的海量写作,也产生了大量非文学的作品。“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文学终究是文学,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要永远密切地阐述社会生活的纷纭复杂,深刻地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奇云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文学。他说,传统的书信体、日记体、笔记体小说,在网络文学里逐渐消失了,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日常交往环境中没有写书信、记笔记、记日记的习惯。传统写作里像大面积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基本上在网络写作里消失了,新媒体的产生带来了文学书写体例的变化。
                  他提出中国文学的良性发展方向是“新媒体的新文学”,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出版。把各种媒体的数据集合在一个数字平台上,提供给不同的受众;二是全媒体传播,即文学向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领域的播撒。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说,中国古代小说脱胎于说书,说书人和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小说创作,而古代诗词也基本是在生活现场里创作的,而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五四运动改变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文人的创作,把文学创作变成了作者在书房里自我面对纸张的诉说。
                  新媒体、新技术对文学生态的一个巨大冲击就是正在改变作者封闭的自我表达的写作方式,迫使作者重新思考和读者的关系,思考自我和他者的关系,以及自我如何被别人分享、消费。
              “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把文学写作更内在的东西带出来了。我觉得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崛起,改变了五四以来文学写作的单一模式。”谢有顺说。
              (选自“大河网”)材料三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倾向,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等,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网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了、淡化了。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象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
              (选自《文汇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篇文章都对新媒体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做了分析,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2)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新媒体文学存在哪些弊端。
              (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提出了哪些期望?你怎样看待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我还在找寻。
              --电影《太平轮》上映之际新华网记者专访吴宇森
              王志艳
                  12月2日,耗时七年之久的电影《太平轮》上映。在首映之际我们新华网记者专访了导演吴宇森,以了解他倾入到《太平轮》中的思考。
                  新华网:您以《日瓦格医生》的标准来拍《太平轮》,为什么选择表现动荡年代的爱情?
                  吴:《日瓦格医生》拍得非常的真挚、浪漫,我觉得无论世界、时代有什么样的变化,爱情是永恒的。动乱年代能坚守一个爱的承诺那是非常珍贵的,不管是在六十年前还是现在,只要心里存着一份浪漫,都能诞生出感动人的爱情故事。
                  新华网:《太平轮》里三条爱情故事是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
                  吴宇森:是的。电影里有台湾年轻人跟日本女孩子的爱情、国民党军官与上海富家小姐、最底层风尘女子与小兵的故事,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跨越身份、跨越民族、跨越空间的三种爱情。电影故事虽然发生在那个年代,但爱情这个主题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变的。
                  新华网:这是您首部“女性题材”电影作品,在拍摄处理方式上与男性题材有什么不同?
                  吴宇森:其实我用的技巧、风格、拍摄方式跟我拍男性电影基本上没有分别,只是没有太多暴力的东西。拍爱情片是我好多年的梦想,我觉得我拍女性故事一样会感动很多人。我对女性一直是有一份敬意的,透过这部电影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女性。《太平轮》有很好的剧本、很好的演员,拍摄的过程我也感受到她们的勇气、艰难。我发现女性表达起真情义来比男性更强烈,尤其是对爱的坚持,表现得很坚强。
                  新华网:您在筹备《太平轮》的时候生病住院休养了很久,这段生病经历是否让您有新的感悟并融入了电影?
                  吴宇森:在开拍前,我生了一场重病,被查出来患有淋巴癌。那么多年一直在拍电影、工作,倒是难得有那么长一段休息、静养的时间,感受到生命很可贵。而且,我生病期间太太和孩子们给了我非常好的照顾,很感谢他们,这份爱让我很感动。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因此在拍《太平轮》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刻画角色们在亲人间、夫妻间爱的感觉。
                  新华网:《太平轮》里不乏灾难片式的场景,除了制造视觉奇观外,您认为“灾难片”表达的更深层内容应该是什么?
                  吴宇森:灾难是对人性的一个考验,人生有很多挣扎,人性的博爱、自私、贪婪,险恶在这部片子里都会有体现。太平轮不仅仅是一个灾难片,不是全部的故事都发生在太平轮上,从抗战到内战有很多元的情景。电影更强调的是人物和命运的对抗,人怎样在困境中挣扎求生,最终找到他们的希望。
                  新华网:您曾说拍《英雄本色》的年代,是想给年轻人传递旧有的“道义、风骨”这类好的价值观。在这个年代,《太平轮》包括《赤壁》想传递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又是什么?
                  吴宇森: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考验的年代,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感觉那时候的人比较单纯一点,特别在患难时会显示出人身上可贵,困境里互相关怀、支持、充满同情心。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隔阂一些,当年的《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其实想表达的也都是旧时代那种情怀。现在社会变化蛮大的,经济发展得很好,很多人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很快的成功,不好说是急功近利。信息越来越集中,技术直来越发达,但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好像薄弱一点。希望他们看了电影之后,不妨浪漫一下,把脚步放缓,表达一下自己的爱,让生活更充实。
                  新华网:迈入电影生涯的第四个十年,还有哪些想要实现的愿望?
                  吴宇森:希望能拍出真正的中国电影。我觉得《太平轮》《赤壁》还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我还在探索、思考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行为、道德标准怎么样通过电影去表达出来。特别是怎么样树立自己的风格,过去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港片,这是台湾电影,但现在还没有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电影的。
              (2014年12月2日新华网,有删节)
              (1)《太平轮》这部电影主题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的?
              (2)在当今这个时代,《太平轮》要向我们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
              (3)吴宇森导演在自己的四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已经实现和希望实现的愿望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书籍交流 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忱郁的田园》《蔷薇谷》.《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纽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速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泽与骚动中获得宁静。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扉,将m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亳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禾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森,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学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已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速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亳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森,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已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行之有效的办法、豁达自由的思路和拼搏向上的勇气。试想,一个视野、思路开阔的人,学习起来是否事半功倍?高考“状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课本的功夫,可以在课本以外广阔的读书世界里获得。现代教育理念不正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吗?最终不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吗?“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在自学!并且我观察到,这些出类拔萃的“状元”们,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这种人格的长进,阅读功不可没,而人格的长进肯定能带来学习的长进。一个人的人格最重要,这决定着他能够走多远。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文轩认为,读书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经验,因此,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在一定程度上,读书可以使人延长生命。
              B.书有好坏之分,好书能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投射出来。好书只要认真读,不管处于哪个阶层,有无基础,都能读好。
              C.“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用形象的手法说明读书应该有所选择的道理。聪明人读书会选出适合自己个性的书来读,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D.在曹文轩看来,有些出类拔萃的“状元”,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阅读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他们大多喜欢读课本以外的书。
              E.本文中的“读书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时可以与书对话,可以向书敞开心扉,将心中所有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并可得到指引。
              (2)曹文轩就“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3)“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怎样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请结合文本的内容作答。
              (4)北京文科状元张玥说:“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也都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人。阅读对“状元”的产生起了怎样的作用?联系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说说它对你有哪些影响?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她永远只有6岁
              陈墨
                  她6岁生日时收到17万份礼物,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两只小袋鼠和一名随行饲养员。截至1941年,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美国公众共计花费4500万美元购买以她为原型的7款秀兰娃娃。“望子成星”的好莱坞妈妈们把砖绑在孩子的头上,为了让她们和秀兰•邓波儿一样矮小。
                  自1934年拍摄歌舞片娃《起立欢呼》之后,6岁的邓波儿成了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明星。仅此一年,便拍摄了10部电影,并以此“不朽的惊人的巨大成就”获得奥斯卡特别奖,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孩子。
              1935年到1939年,她都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列。事实上,她56个发卷的金色卷发、不笑时都有的甜美酒窝、胖嘟嘟红扑扑的小脸几乎成了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在电影院看看这个小天使唱唱跳跳,就能暂时忘掉大萧条和希特勒。媒体赞她是“大萧条中的-抹亮色”,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感慨:“只要我们国家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就会没事的。”
                  没有人希望邓波儿长大。具有远见的福克斯公司1934年把她的年龄从6岁改成5岁,并抹去了她3岁时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这朵“好莱坞保护叶下洒满露珠的小花”无忧无虑的童年点亮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
              而实际上,邓波儿几乎没有真正的童年。3岁上舞蹈学校,3岁半参演第-部系列剧,4岁半参加第一次面试。“我是秀兰•邓波儿,”她对导演说,“我受过很好的指导。如果您想用我,请告诉我什么时间和该穿什么衣服。”
                  每个工作日她都要戴着56个发卷入睡。在嘈杂的片场练就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使她能够同时收听两个广播节目而互不打扰。她懂得如何与最善于抢戏的老戏骨争镜头,也知道如何天真地避开记者不怀好意的提问。
              1939年,福克斯公司依然让她穿着娃娃裙拍摄了《小孤女》.当身体的曲线代替了头发的曲线,她失去了吸引力。《华盛顿邮报》刻薄地嘲笑她,“秀兰开始发胖,十一岁时骨节嘎嘎响,生活就是这样。”
                  一切光环都在离她而去:观众受不了他们最爱的小宝贝已经长大的事实,男演员难以和这个几年前还在膝头玩耍的小女孩儿逼真地谈情说爱。1950年,22岁的邓波儿正式退出舞台。
                  邓波儿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政界。尽管她在参加加州第十一国会区补选时曾试图淡化自己的过往经历,却依旧铩羽而归。她无奈地认识到,即便自己已经40岁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还是那个6岁的邓波儿”。
                  1969年,邓波儿出席联合国大会,这一次,童星秀兰为她打开了一扇门。来自所有国家的代表都觉得已与她相识已久,这让她在联各国的工作顺利却不轻松,“如果我做得不好,小秀兰帮我打开的门就会关上”。她每天只睡5小时--读书到两点,七点继续工作。
                  晚年的邓波儿依然收到大量来自粉丝们的邮件,坐在电脑前的人们被那个洋娃娃般的小萝莉萌化了,就和70年前坐在电影院里的人们一样。“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以为我还是只有6岁。”秀兰说。
                  她于2014年2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她活在42部电影里,活在3个子女和无数影迷的心中。此外,这个永远的童星还以另一种形式被记住--款以她名字命名的经典鸡尾酒。这款“秀兰•邓波儿”没有酒精,面向孩子,为了让他们体验一回当大人的感觉。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2月19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福克斯公司抹去邓波儿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让她的童年显得无忧无虑,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情感需要。
              B.媒体、观众和同行都无法接受邓波儿长大了的事实,失去了吸引力的她迫于无奈只好选择退出了演艺舞台。
              C.邓波儿参加加州补选铩羽而归,表明那时美国观众渐渐淡忘了这个曾给他们带来慰藉的童星,揭示了炎凉的世态。
              D.晚年的邓波儿仍然收到大量粉丝的邮件,她洋娃娃般可爱的形象在网络时代依旧深入人心,对此邓波儿倍感欣慰。
              E.能让孩子体验当大人的感觉,既是“秀兰•邓波儿”鸡尾酒的独特之处,又暗含作者对邓波儿人生际遇的理解。
              (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3)六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来说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扬子晚报》2013年11月10日: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该校一名研究生发表名为《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文章。
                  调查发现,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早在几年前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2013年11月20日“人民政协网”:“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程迫在眉睫”……令人欣慰的是,在苏士澍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2013年8月18日《青岛早报》:谁也没想到,一个没有宣传,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个夏天靠口碑相传,一夜爆红,其微博话题登顶至电视节目排名的第一位,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中国梦之声》等多档大热综艺。强大的观众反馈让央视在原有的播出平台央视十套外,紧急新开央视一套在每周二晚间重播。
              (1)请根据上面的新闻材料,以“汉语”为关键词,概括出三点结论。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请你用对偶句的形式,为汉语写一句宣传语。    
            • 9.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访《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还有什么做不到?    在《泰坦尼克号》雄踞全球票房12年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立体巨制《阿凡达》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成为全球话题焦点。12月23日,卡梅隆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接受了国内几家主要网站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泰坦尼克号》后为何要花12年打造《阿凡达》?
                  卡梅隆(以下简称卡):很多人以为我用了12年在拍《阿凡达》,准确地讲我花了14年时间。我先用了五六年时间做深海纪录片拍摄和3D技术实验,目的是为了完善3D摄影技术。第二件事就是说服电影院安装3D放映设备,这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现在全世界已经有几千块3D数字银幕了。
              记:潘多拉星球极尽繁华,是什么激发了你的灵感?
                  卡:我一直都对大自然有种敬畏感,而且年少时花了大量时间到森林里徒步旅行,我会采集各种样本,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待我长大成人后,我总共花了2500多个小时到深海潜水,我在海底看到了大量令人惊奇的海洋生物,珊瑚礁、发光体,它们的颜色、形状,看起来就像外星球一样,这些都影响到我对潘多拉星球的设计。
                  记:《阿凡达》从筹备到实现经历了这么多年,你现在觉得你的梦想彻底实现了吗?
                  卡:是的,它最终超越了我的梦想。超越了我15年前所想象的。因为我们最终有幸和如此多的优秀艺术家共事。拍这个电影就像做汤一样,你放了很多很多的食材,你也不太知道最后会是怎样的。这些艺术家就是这些材料,他们参与进这个电影,积极的拍摄这部电影。现在这部电影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是我们所有人的,演员剧组的。
                  记:你现在还想再拍一部就连今天的技术都达不到的电影吗?或许再等上14年?
                  卡:呵呵,我认为我们成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电影技术的大门,我们已经如愿以偿了。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人类表情的捕捉,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不过下一步的挑战是要做得更快,成本更低。
                  记:你想过要拍一部完全虚拟,完全不要演员的电影吗?
                  卡:不。从没想过。《阿凡达》里虚拟角色的表情不是电脑制作,而是100%由演员创造的。所以你看涅提妮(片中女主角),即便你看到的不是演员佐伊•萨尔达娜的脸,但角色的表演,包括眼部、唇部任何一丝变化,都是由她来完成,这也是表演。
                  记:也许有一天,电脑能模仿所有的这些表情呢?
                  卡:我认为不可能。它不能创造精神和思想。电脑只能充当把真实转化到想象世界的工具。故事还是要用演员的心灵,灵魂来表演的。电脑永远做不到。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我能想象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可以完全模拟出人类的表情,但为什么它们叫“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不是“人工心智”(artificial heart)?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会哭,没有痛感,不会爱,他们就永远成为不了人类。只有人本身能创造情感,并且带动观众产生情感。即便技术取代演员有可能发生,那也是一万年之后的事情,我无法预见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记:您认为3D技术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还有你认为有哪些电影可以拍成3D的呢?
                  卡:说到技术的话,现在3D是24帧播放的,我们更期待它能是48帧播放。不过,这个就需要数字技术的提高了。至于3D电影,我觉得所有的电影都拍成3D的更好。过去3D大多运用在动画片和一些低成本恐怖片里,《阿凡达》就是要把3D技术带入主流市场,即使是严肃电影的创作者也能利用这种工具。其实这和黑白胶片到彩色电影是一样的,最先有彩色效果的电影是动画片。
                  记:你认为该片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卡:3D革命现在已经开始了,其实2004年的《极地特快》已运用了真人动作捕捉技术,它也证明了3D技术将大有“钱途”。很多电影公司也意识到这将为他们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因为人们将重新涌入电影院,尤其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电影院无疑会再度掀起观影热潮。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用i-Phone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看电影了,我们必须扭转这个趋势,至少也要令两者达到平衡。
                  记:有传闻称《阿凡达》会有三部曲,你有计划拍摄续集吗?
                  卡:我们在制作上花了大量资金,比如片中的CG山峰、植物、树木、树叶、鲜花、动物等等都是工作人员花了很多年完成的,它们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拍第二部,当然前提是第一部必须赚钱,现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不过,关于第二集和第三集的故事已经有了,但我会守口如瓶的。
              (根据网易、时光网等网络媒体报道改编)(1)在访谈中,当记者问道“也许有一天,电脑能模仿所有的这些表情呢”,卡梅隆认为“不可能”,但是他又说“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我能想象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可以完全模拟出人类的表情”,这样的回答矛盾吗?为什么?
              (2)从这篇访谈内容来看,影片《阿凡达》的创作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3)卡梅隆对电影技术未来的发展有哪些预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