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 中。然青为盗不多杀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 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 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 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笑少年/谢: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B.饮/具:准备,备办
              C.惟恐不其意/当:恰当
              D.下有恩/ 御: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智数雄其党/久之足音辨人
              B.予见之有/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C.夜被甲守其寝室/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使谢僧还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 )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         
              ②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③ 吏捕逐不得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      
              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        
              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B.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C.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察数危窘矣,青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亚父者,范增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B、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杀之
              C、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杀人不能举               坐须臾,沛公起
              2、下列加粗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范增数项王            
              B、常以身蔽沛公
              C、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划线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山川相,郁乎苍苍——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夫水与月乎——知:动词, 了解
              2.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     ]

              A.何为其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浩浩如冯虚御风 ② 生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友麋鹿  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4.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大王命之——唯:只。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次:次序,先后次序。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乃以手共搏②顷之未发,太子迟
            B、①引其匕首提秦王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得闻教
            C、①嘉为先言秦王曰②使毕使
            D、①自引起②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A、①荆轲笑武阳②野有麦场
            B、①至秦②轲取图奉之
            C、①轲自知事不②更胡用之,瞬息可
            D、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袖②佛印类弥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有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予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诉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怨恨
            B.不知鱼腹之骨尚无乎——恙:病痛
            C.公孙氏善舞剑而学者得之——书:书法
            D.事固有类而相感者——殊: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而”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胆栗
            A.其文斩绝峻拔不可攀跻
            B.子长尽取为文章
            C.事固有殊类相感者
            D.断编败册,朝吟暮诵之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B.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C.想见项羽之喑鸣,高帝之谩骂
            D.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因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寰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过秦论》
            1.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利乘便,宰割天下——其无备,卒然击之
            B.北收要害郡——杜赫之属为
            C.争割地赂秦——秦有余力制其弊
            D.致天下之士——尝十倍之地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会盟而谋
            A.追、逐北,伏尸百万
            B.以黔首
            C.八州而朝同列
            D.天下、集响应
          • 7.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划线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不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违背,违反。
            B、罟不入夸池。——数:读作cù,数量多。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憾:遗憾。
            D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五亩宅,树之以桑 ②复使一人趣
            B、①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②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①斧斤时入山林 ②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②冰,水为之,而寒
            3、下列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之以桑
            B、七十者帛食肉
            C、吾道也,失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八州而朝同列
            4、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划线词古今义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

            A、蟹六而二螯
            B、輮以为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③蚓无爪牙
            ④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9.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慕君之高义也”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以吾两人在也
            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③⑤ ∕ ②④⑥
            C.①②③ ∕ ④⑤⑥
            D.①③④ ∕ 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
            ②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10. 阅读教材中的一段古文,完成下面问题:
             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1.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B.何者?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C.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2.下列加线字中,与“城不入,臣请璧归赵”中的“完”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舍相如广成传
            B.得见汉使
            C.空以身草野
            D.大将军邓骘其才
            3.下列句子中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