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句中“使”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2.
              下列对划线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3.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 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          引:延请

                 

              B.贬连州刺史                  坐:因为

                 

              C.其资半归所隶州              籍:登记

                 

              D.秩满,检校礼部尚书            秩满:任期满

                 

            • 4.
              与“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中的“所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C.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D.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
            • 5.

                    谢方明,父冲,病归,为孙恩所杀,赠散骑常侍。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回应,吴兴人胡桀、郜骠破东迁县,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免。

                       初,邈舅子长乐冯嗣之及北方学士冯翊仇玄达俱投邈,礼待甚简,二人并恨,遂与恩通谋。刘牢之、谢琰等讨恩,恩走临海,嗣之等不得同去,方更聚合。方明体素羸弱,而勇决过人,结邈门生讨嗣之等,悉禽手刃之。时乱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功尽力,数月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顷之,孙恩重陷会稽,谢琰见害,因购方明甚急。方明于上虞载母妹奔东阳,由黄櫱峤出鄱阳,附载还都,寄居国子学。流离险厄,屯苦备经,而贞履之操,在约无改。

                      方明严恪,善自居遇,虽暗室未尝有惰容。从兄混有重名,唯岁节朝拜而已。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凑,其不至者唯混、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恨。及混等诛后,方明、廓来往造穆之,穆之大悦,白武帝曰:“谢方明可谓名家驹,及蔡廓直置并台鼎人,无论复有才用。”顷之,转从事中郎,仍为左将军道怜长史,武帝令府中众事皆谘决之。府转为中军长史,寻加晋陵太守。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放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重者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时晋陵郡送故主簿弘季咸、徐寿之并随在西,固谏,以为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且当今人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方明不纳,一时遣之。囚及父兄并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一人醉不能归违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来五官朱干期请见欲自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责让率领将送,竟无逃者。远近叹服焉。

                        宋武帝受命,位侍中,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人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方明深达政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在统领。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贵族豪士,莫敢犯禁。

                                                                                                                                           (节选自《南史·卷十九·列传第九》,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 临海         走:逃跑
              B.加晋陵太守      寻:不久
              C.谏              固:顽固
              D.强弱相          陵:通 “凌”,欺凌
            • 6.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项是(   )


              (2) 下列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
              (3) 选出与“为天下笑者,何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余威震于 俗                  殊:非同一般
              B.  粮而景从                     赢:担负
              C.锄耰棘矜,非 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D.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郑伯肉袒牵羊以            逆:________(《留侯论》)

              (2)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   病:________(《原毁》)

              (3)失其所,不知              与: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       殆:________(《秋水》)

              (5)则思谦冲以自              牧: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6)手不停于百家之编          披:________(《进学解》)

              (7)今由与求也夫子            相: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8)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9)吏民,封府库              籍:________(《鸿门宴》)

              (10)人犬豕鸡豚               攘:________(《非攻》)

            • 8.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

              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详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林乃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又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踖而退。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

                  【注】①伯先,常林父亲。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父党 门  造:到。到……拜访      
              B.克乱在和,何征不  捷:快捷。快速 

              C.为诸生所    白:揭发。控告           
              D.林遂称疾     笃:重。病重 

            • 9.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王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是心足以王矣。”

                    齐宣王说,曰:“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 后 知 轻 重 度 然 后 知 长 短 物 皆 然 心 为 甚 王 请 度 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对节选语段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视力
              B.则王 之乎?                                许:许诺
              C.挟太山以 北海                超:越过,跳过。
              D.不推恩无以保 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
            •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             死生为虚诞
              B.庖月更刀                 秦者秦也
              C.善刀藏之                 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D.而刀刃者若新发硎          青,取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