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què):正直诚谨。    

                                                                                                                                                                                              (选自《汉书》有删节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成化二年冬,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文达。

              (节选自《明史·李贤列传》,有删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2)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译文: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
              B.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译文: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凭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就拿起佩带的刀自刎.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译文:卫律大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带他)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微火,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踩他的背部来流出淤血.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译文: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同一时间逮捕收押,于是上上下下的人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
            • 4.
              课内文言文翻译
              把下列选自《<史记>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孔子世家》)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列传》)
              (3)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 5.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文:确实知道会像这样(的结局),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B.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译文: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的身躯,(却)想和草木争(一时)的荣盛?(人)应当考虑是谁给自己造成伤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土地)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这是因为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他)认为正确就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
            • 6.
              翻译下面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 ______ 。
            • 7.
              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沛公第二天跟百多名骑兵来见项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抒祸.--大家认为我的这一行为可以解除祸患
              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痛相逐.--于是趁着他厉声贵骂,就叫喊着相互追逐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 10.
              翻译课内文言语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