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 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战柏崖、白羊峪,皆有功。十三年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 ,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不负知己,宁负国家?祈曲赐优容,俾还镇。”顺天巡抚刘泽及给事、御史交章救之,俱被谴。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大同军再乱,廷臣交荐。召至,已就抚,复还南京。
                十四年,辽东兵变。罢总兵官刘淮,以永代之。大清堡守将徐颢诱杀泰宁卫九人。部长把当孩怒,寇边,永击斩之。其族属把孙借朵颜兵报雠,复为永所却。已,复入犯。 中官王永战败,永坐戴罪。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 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事闻,进左都督。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苏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苏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 2.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 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战柏崖、白羊峪,皆有功。十三年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 ,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不负知己,宁负国家?祈曲赐优容,俾还镇。”顺天巡抚刘泽及给事、御史交章救之,俱被谴。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大同军再乱,廷臣交荐。召至,已就抚,复还南京。
                十四年,辽东兵变。罢总兵官刘淮,以永代之。大清堡守将徐颢诱杀泰宁卫九人。部长把当孩怒,寇边,永击斩之。其族属把孙借朵颜兵报雠,复为永所却。已,复入犯。 中官王永战败,永坐戴罪。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 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事闻,进左都督。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苏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苏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 下列各句中加画线虚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治 七年,政有异绩        轩 四遭火
              B.军中不平,请 公杀之      公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四方之人与使夷狄 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皆白衣冠而送之
              D.家人近习,不见 喜愠    生乎无前, 闻道也必先乎吾
            • 4.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  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宝也,几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叶嘉传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________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_______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_____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______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食集》,有删改)

              【注】  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  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孙圉 于晋  聘:访问,出使
              B.又能上下 于鬼神  说:通“悦”,使愉快,取悦
              C.以戒不 者也  虞:欺骗
              D.龟足以宪 否  臧:善,好
            • 7.

              上梅直讲【注】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而又有梅公者,从之,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非亲旧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古文观止》)

              【注】  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把下列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有筹略。始,高祖兵度河,进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诣,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有删改)

              【注】  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句中加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 ) ①性通悟,博涉书史   

              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

              ③按甲存信,臣以为宜 

              ④谨奉诏,异议者斩

              ⑤宜速即位           

              ⑥无忌固言不可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 长春宫        谒:晋见
              B.帝引手 无忌颐    扪:抚摸
              C.三子皆朝散大夫  擢:提拔
              D.无忌厉色 拒      折:挫折
            • 9.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责俱还,据堂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1)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断 出己 治:太平
              B.师旦使人 贼  觇:侦察
              C.斩以   徇:示众
              D.而贼已 城下  薄:迫近
            • 10.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曰:“吾既造《后汉》,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唯志可推耳。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合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晔之高自夸诩如此。人苦不自知,可发千载一笑。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 “前四史”除《后汉书》之外,还包括《____》《____》和《____》。

              (3) 对范晔的说法,洪迈有怎样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