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______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 ______ 。
            • 3.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______ 。
            •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______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 ______
              (3)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文: ______ 。
            •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文: 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 ______ 。
            • 6.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____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____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____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____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苏氏文集》序

              [宋]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相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 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 ②韩、李:指韩愈、李翱。 ③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治学(节选)

              [魏]徐 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

              [注] 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贾 谊

              [明]李 贽

              班固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传》云。”

              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尽依司马氏之旧,又甚有见,但不宜更添论赞于后也。何也?论赞须具旷古双眼,非区区有文才者所能也。刘向亦文儒也,然筋骨胜,肝肠胜,人品不同,故见识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虽不能超于文之外,然与固远矣。

              汉之儒者咸以董仲舒为称首,今观仲舒不计功谋利之云,似矣。而明灾异下狱论死,何也?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且夫天下曷尝有不计功谋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其视贾谊之通达国体,真实切用何如耶?

                班氏何知,知有旧时所闻耳,而欲以贬谊,岂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其未得富贵也,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无所不至。其既得富贵也,复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凡所以临难苟免者,无所不为。岂非真穿窬之人哉!是又仲舒之罪人,班固之罪人,而亦敢于随声雷同以议贾生。故余因读贾、晁二子经世论策,痛班氏溺于闻见,敢于论议,遂为歌曰:

              驷不及舌,慎莫作孽!通达国体,刘向自别。三表五饵,非匪拙。彼何人斯?千里之绝。汉廷诸子,谊实度越。利不可谋,何其迂阔!何以用之?皤须鹤发。从容庙廊,冠冕佩玦。世儒拱手,不知何说。

              (选自《焚书》卷五)

              [注] ①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明代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容庙廊,冠冕佩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官,量事繁简以注考。”吏部善其言,请令抚按举劾如自修议。历迁礼科都给事中。诚意伯刘世延不法,自修极论其奸。诏革任禁锢。未几,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郎朱隆禧赠谥;以可成由黄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六万两,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水患。入历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者,巡视下江,用馈遗为名,尽括所部赎锾,自修劾奏之。帝方欲惩贪吏,乃命逮治汝梁,而召自修为左都御史。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帝善其言,而政府不悦。有贪竞者十馀辈,皆政府所厚,自修欲去之。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于是自修所欲斥者悉获免。已而御史张鸣冈等拾遗,首工部尚书何起鸣。起鸣故以督工与中官张诚厚,而雅不善自修,遂讦自修挟仇主使。御史高维崧、赵卿、张鸣冈、左之宜不平,劾起鸣饰非诡辨。帝先入张诚言,颇疑自修。得疏益不悦。刑部主事王德新复疏争,帝下之诏狱,酷刑究主者。无所承,乃削其籍。自修不自安,亟引疾归。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以工部尚书召。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辛自修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B.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C.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D.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