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苏武传》,完成下列各题

              苏武传(节选)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 对下列划线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3) 下面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4) 对全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 其节。(壮:对……感到钦佩)
              B.子为父死, 所恨(亡,通“无”,没有。)
              C.其背(蹈:舞蹈。)
              D.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 2.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 之有              厌:讨厌
              B.若不 秦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 3.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众不能堪, 而仆之          抶:击,笞击

              B.焉用亡郑以 邻               陪:动词,增加

              C.以父母之遗体行              殆:危险

              D.相如虽驽, 畏廉将军哉       独:单单,只是
            • 4.

              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边 落木萧萧下          (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
              B.望帝 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爱慕异性的心情)
              C.画图 识春风面            (省:反省)
              D.行为 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 5.

              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帝以沆无密奏,问其故,对曰:“臣任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夙夜烦扰。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谥文靖。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禅泰山,大营宫室,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① 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教的经典。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议遂                寝:停止,搁置 

              B.身食厚禄,时有 赐     横: 出乎意料的

              C.林一枝,聊自足耳     巢:鸟窝

              D.大营宫观,靡有 日     暇:空闲

            • 6.

              选出加下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 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作《师说》以 之(赠送)   是故 贵无贱(没有)

              C.耕织  (致力于)         不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喜爱)

              D.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 先乎吾(本来)
            •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刀而藏之                   善:_______________              

              (2)山东为三处                 期:______________      

              (3)后人之而不鉴之             哀:_______________      

              (4)暴秦之欲无                 厌:_______________

              (5)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_______________

              (6)不省所                     怙:_______________

              (7)为《墨竹赋》以与可         遗:_______________

              (8)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________________

            • 8.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 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 ,示以好恶。 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书 遗之曰 逆:迎接
              B.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如有不 ,示以好恶 移:改悔
            • 9.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显贵奢靡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 流湫隘,舟楫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 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B.民赖以 活者不可胜计      全:保全

              C.上亦专以 淙,屡赐亲札    属:任用   

              D.舟楫 之                  病:担忧

            • 10.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之”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5) 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越国以鄙远                    越国:越过别国

              B.焉用亡郑以 邻                  陪:增加

              C.又欲 其西封                    肆:放肆、放纵

              D.惟君 之                        图:考虑、谋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