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 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珠链而获罪
              D.贞累固辞 启:禀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晋太傅安九世孙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B.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使烛之武见秦母,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还朝 入,具告沛公
              D.后主赦舍人施文庆曰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②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赵世廷,字子敬。世廷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 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仁宗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至正二年,谥文忠。
              【乙】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遺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以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雏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囯,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徵,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从事”官名,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椽,汉刺史的佐吏。汉以后三公里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D.“少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赵世廷才华横溢,年少得志。20岁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24岁被授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
              B.甲文赵世廷为官有道,深受朝廷重视。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
              C.乙文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D.乙文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4)把甲、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徵,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恺字伯豫,以当袭父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请绝恺国,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恺犹不出。积十余岁,至永元十年,有司复奏之, 侍中贾逵因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窃见居巢侯刘般嗣子恺,素行孝友,谦逊洁清,让封弟宪,潜身远迹。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前世扶阳侯韦玄成,近有陵阳侯丁鸿,并以高行洁身辞爵,未闻贬削,而皆登三事①.今恺景仰前修,有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和帝纳之下诏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宪嗣爵。遭事之宜,后不得以为比。”乃征恺,拜为郎,稍迁侍中。
                  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②.恺性笃古,贵处士,每有,必先岩穴③.论议引正,辞气高雅。旧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丧,由是内外众职并废丧礼。元初中,邓太后诏长吏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时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议者以为不便。恺独议曰:“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盖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今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里之师,职在辩章百姓,宣美风俗,尤宜尊重,以身先之。而议者不寻其端,至于牧守则云不宜, 是犹浊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太后从之。
                  时征西校尉任尚以奸利被征抵罪。尚曾副大将军邓骘,骘党护之,而太尉马英、司空李郃承望骘旨,不复先请,即独解尚臧锢,恺不肯与议。后尚书案其事,二府并受谴咎,朝廷以此称之。
                  安帝时,诏引恺拜太尉。视事三年,以疾,久乃许之。岁余,卒于家。
              (取材于《后汉书•刘般传》)
              【注】①三事:三公之位,这里指丞相;后文提及的“公卿”即三公九卿,是朝廷高官;“二千石”“刺史”指地位较高的州郡牧守级长官;“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员。②风行:风操品行。③岩穴:即岩穴之士,指隐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和帝纳之/下诏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
              B.和帝纳之下/诏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
              C.和帝纳之下/诏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
              D.和帝纳之/下诏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伯夷,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儿子。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由此可知,叔齐为其弟。
              B.征举,又称徵举,征召举荐之意。作为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察举制。
              C.典礼,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隆重地举行的仪式”,在此处指的是为父母守丧三年的礼制。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官员退休还有说法叫“致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贾逵上书引用孔子“礼让为国”的名言,列举韦玄成等人以高行洁身辞爵的事例,有力地驳斥了撤除刘恺封国的提议。
              B.汉旧制高级官员实行短丧制、不服三年丧,邓太后下诏长吏以下官员须服三年丧,后来经刘恺建议扩大到牧守级官员。
              C.和帝认为国法的本意就在于推崇善举,助人完成美事,所以采纳贾逵建议,准许刘恺承袭其父的爵位,并任命他为郎。
              D.文章褒扬高行洁身的“礼让”,弘扬服三年丧的“孝道”,反映了犯法抵罪的“法治”情况,展现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侍中贾逵因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
              ②是犹浊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
            •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父全义,仕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补殿前承旨。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 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周师为浮梁涡口,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屠其城,直抵寿春。” 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周师大衄,死者不可计,焚其资粮而还。以功授武殿使。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及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而降于周。至山阳,见,特加宴劳,拜亳州防御使。宋初,从征上党,再知亳州。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廷谓性恭谨,事母以孝闻,未尝不束带立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1)下列对文中间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B.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C.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D.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其末帝就是词人李煜。
              B.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约定性质的凭证。
              C.世宗,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古时君主、大臣死后在太庙供奉所称的名号。
              D.闾里,乡民聚集生活之地,即乡间。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也称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郭廷谓较为忠贞。周人拿铁券劝他投降,他拒绝;多数将领降周时,他不肯投降;一百战到最后,感到彻底绝望时,才大哭降周。
              B.郭廷谓能征善战。周师退保到定远之后,他招募壮工化装前往侦察,得到定远周军的情况后,他认真训练,后前往偷袭,大败周军。
              C.郭廷谓颇有远见。在紫金山大战之后,他全军撤回濠州,但他料想周师必定前来,于是缮甲治沟,提前整顿城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D.郭廷谓有爱民心。梓州沿袭旧制,车脚户、庄宅户等属州将管辖,鹰鹞户、田猎户要给州将进贡,他上任后,将这些规定全都废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延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俾制防城具。
              ②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贵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昌深堑以遢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慕,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扼弹筝峡口。旬余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 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
              【注】①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救军至,贼宵溃,今其智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B.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徘徊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C.以扼弹筝峡口,然秦区区之
              D.旬余毕,余固笑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B.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机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从起兵有功。累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______
              A.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B.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C.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D.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藩邸,藩,是封建时代称附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藩邸,就是藩王的府邸,本文指燕王朱棣的府邸。
              B.擢,提升官职,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的术语之一,常用的还有:拜,用一定的礼仅授于某种官职或名位;谪,请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免、夺、除”是免去官职。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死亡的讳称还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D.践阼,临祭祀。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降阼行事,故云践阼也。也有“即位、登基”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郑和深受明成祖重用。起初在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府侍奉他。郑和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强大和国家富裕。
              C.郑和深谙外交之道,对诸藩国君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______
              ②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______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
            • 7.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秀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绣闼,俯雕甍                    披:披上
              B.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C.云销雨,彩彻区明             霁:雨过天晴
              D.天高地,觉宇宙之无穷      迥:远
              (2)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景物色彩变化之美的一项是 ______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面暮山紫
              B.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B“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作者凭借听觉联想,勾画出的目力难及之景,用虚写手法,传达了远处的渔歌和雁声。
              C.“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是作者由眼前盛景、个人际遇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之感。
              D.“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作者将自已比作前贤,情绪昂扬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渴盼,希望自此能得以重用。
            • 8.
              阅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阔,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膩,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也。一肌一容,尽态极,縵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凡世几年,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王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之而不鉴之,亦使人而复哀后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杳不知其所也         之:到
              B.一肌一容,尽态极      妍:奢华
              C.几世几年,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
              D.戍卒叫,函谷          举:拔、攻占
              (2)下列句子, 不属于描写阿房宫建筑规模和特色的一项是 ______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凝练,简洁有力。
              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描绘了走廊、屋檐的形状和楼阁钩连、环绕的气势,对阿房宫进行了总体性描述。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揭示了秦人对待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与篇首的铺排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______ 。
            •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