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用,转毂连骑,炫熿②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官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日:“嫂何前而后卑也?”嫂曰:“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 秦策一》)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熿:张扬炫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愿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     少:稍许

              B. 练以为揣摩                 简:检查

              C. 于是乃燕乌集阙             摩:接近

              D. 嫂何前而后卑也             倨:傲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嫂不为炊,父母不言      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

              B.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用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李牧连却之,洎牧谗诛

              D. 妻侧目视                一夫作难七庙隳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通过前后对比,反映了战国时代“逞干戈,尚游说”的历史面貌,把苏秦从说秦后的失败困顿到合纵成功后的显达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B. 苏秦游说秦王落空,知耻发愤,回家精研太公兵法,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说服赵王而有了“约纵散横”的局面。

              C. 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得志时感慨世情,流于言辞。而大嫂“位尊而多金”的表白,暴露了人情的世态炎凉,显示了苏秦思想所由产生的社会背景。

              D. 苏秦推行合纵连横的谋略,或“抑强秦”或“并诸侯”,尽管他醉心于功名利禄,但他聪明善辩,刻苦自信,有着坚定的政治主张。

            • 2.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或夜昏   (      )               入则无法家士,      (      )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所以心忍性    (       )               人恒,然后能改    (       )

              遂大“六经”之旨   (       )           辄以水面          (       )

              (3) 给下列一段话划出五处朗读的停顿。

              仲 淹 刻 苦 自 励 食 不 重 肉 妻 子 衣 食 仅 自 足 而 已 常 自 诵 曰 士 当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也

              (4) 卢梭的这段名言给你带来的什么样的感悟。

                 在森林里的马、猫、雄牛,甚至驴子,比起我们在家里饲养的大都有更高大身躯,更强壮的体魄,更多精力,体力和胆量。它们一旦变成了家畜,便失去了这些优点的大半,而且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照顾和饲养这些牲畜太细心,结果反而使它们趋于退化——人也是这样。

                                                                                            

                                                                                            

            • 3.

               书韩魏公①黄州诗后                 苏轼

                 (1)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  "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②、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薪州,没于薪,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黄四十余年 ,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2)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  "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

                 (3)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③书记④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

              注释: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王元之,王禹偁,字元之,宋代诗人、散文家。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③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④书记: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1)元之自黄迁薪州, 于薪   没:________
              (2)魏公 黄四十余年         去:________

              (3)魏公家艰,从其兄居耳   以:_________

            • 4.
              释词填空。
              (1)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沛公居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婚姻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③口之也,善败于是乎兴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④愿大王少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⑤行李之,共其乏困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越国以远 ______
              ②因人之力而之 ______
              ③吾其也 ______
              ④皆衣冠以送之 ______
              不知所出耳 ______
              ⑥樊将军以来归丹 ______
              ⑦项伯杀人,臣之 ______
              ⑧常以蔽沛公 ______
              ⑨籍吏民,府库 ______
              ⑩沛公已去,军中 ______ 。
            • 5.

              课内文言文基础过关

              ①下列加下划线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越国以 远 鄙陋

              B.两开济老臣心 朝代

              C.尧舜其犹诸 担忧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 兵器

              ②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或用法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然其妻如此言者,也? 何:为什么           B.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而:表假设

              C.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而:表递进               D.其皆出于此?句尾语气助词

              ③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蚓无爪牙之利 B.何厌之有?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④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的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晋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

              A.     太子之 B范增数项王  C.吾得事之 D.心而抑志兮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节自《兰亭集序》)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咨臣以当世
              B.吾欲南海,何如
              C.辍耕垄上
              D.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 7.
              找出并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与意义。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越国以鄙远。
              (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8.
              分析下列词语的意义。
              (1)其: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2)而: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秦王还柱而走。
              (3)之:①夜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 9.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呜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竞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以重金赂 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 遣人 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 与宰 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 值晨进 薪水    薪水:俸禄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母龙钟 至   吾尝跛 望矣 B. 又 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 教我
              C. 见恶人 鸣跃    于其身也, 耻师焉 D. 樵人 自刭死    今其智 反不能及
              (3)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 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 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 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