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以
              ,於康熙六十年选授
              员外郎.奉职勤恳,常数月不出署.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衔留任,赐人参、貂皮.师俭以执法却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留部.侍郎李绂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钱,才者尤劳瘁,苟得郡,争趋之,况监司耶?”期满,复请留,加按察司副使衔.司疏奏皆出其手,他司事难治者亦时委之.
                三年,出为江南驿盐道副使,上召对,勉以操守,复赐人参、貂皮,许上疏言事.四年,调广东粮驿道副使.岁大祲,师俭以存留米五万石给饷,饬所属缓征.或疑专擅获咎,师俭曰:“请而后行,民已苦箠楚矣!”总唱孔毓珣与巡抚杨文乾不相能,以师俭署盐法道,欲引以为助.文乾疑为毓珣党,令买铜,将以赔累困之.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令署按察使,毓王句又疑师俭昵文乾.及文乾卒,劾师俭违禁开矿,侵蚀铜价.逾年,署巡抚傅泰会鞫,事始白:上知其无罪,命往陕西佐治军需.
                师俭在兵部,谙悉诸边形势扼塞、战守机宜、刍饷缓急.至凉州,每集议,指画如素,习,总督查郎阿深重之.署凉庄道参政.师过凉州,檄至肃州支饷.两路遥远,师俭即以凉州所蓄给之,师行无乏.一日
              数过,师俭策必调取生兵,峙以待.已而果然.肃州师将行,飞檄令截取公私骡马,官民皇皇.师俭曰:“在道官商皆赴肃者,若官顿於途,货弃於地,非军前所宜.【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
              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檄虽严,吾自当之.”於是官商皆安,军事亦无误.
                寻调补西安盐驿道副使.关中旱,诏以湖广米十万石自商州龙驹寨运陕西.师俭董其役,未半,大雨溪涨,骡马少,不足供转输.商於山中无顿积所,水次隘,运艘不齐.师俭以秋谷将登,请止运,民亦不饥.军中马缺,檄取驿马.师俭谓:“置邮传命,如人身血脉,不能一日废.”拒不可,事竞寝.
                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责势贤亲不徇纵.十三年,以目疾乞休.高宗即位,赦诏至,时目已失明,令吏诵案牍,谛听,得邀赦典者,立出之而后上陈.留两月,毕其事始归.后卒於家,陕西祀名宦.
              (1)下列对文中【】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B.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C.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解荛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D.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解荛送之/烦足获两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元年,何师俭被提拔到广西担任右江道佥事.因为他执法公正、拒绝受贿,被他得罪的权贵就诬告他想逃避瘴气,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
              B.何师俭调任广东的那年,庄稼歉收,何师俭担心老百姓遭受疾苦,就自作主张把存留的五万石粮拿出来作为应急粮饷,并告诫下属官吏暂缓征收赋税.
              C.何师俭在兵部时,就对各个地方的地势要塞、攻打守备的时机和军粮供应的情况很熟悉.到凉州后,他对每次集会讨论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受到总督的赏识.
              D.何师俭晚年时已双目失明,但是仍然勤于政事,有时还让随从官吏把文书的内容读给自己听.在家中去世后,陕西曾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殉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
              ②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
            • 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节)
              (1)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部曲行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梦见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的推扶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事发突然,天色昏暗,子高在乱兵中寻文育,文育暗中作答,子高将文帝引进文育军营中.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②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 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
              茂先人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
              宿
              而出信          宿:两三天.
              C.异日
              再访裹             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
                               乘: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茂先坐
              论说
              而世又不
              能死节者比
                          
               B.
              二十年外书
              望仆不相师

              C.
              未闻
              ;
              较秦之
              得与战胜而得者
                                
              D.
              望石再拜
              毕礼
              归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②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 4.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憎恨其志洁,其行廉                                廉:正直
              B.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壁:扎营驻守  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                详:假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兵:战争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伐:功业
              D.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后退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惫
            • 5.

              翻译下列句子(12分,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6.

              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3分)

              鲍 叔 既 进 管 仲 以 身 下 之 子 孙 世 禄 于 齐 有 封 邑 者 十 余 世 常 为 名 大 夫 天 下 不 多 管 仲 之 贤 而 多 鲍 叔 能 知 人 也。

               

            • 7.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 斯 三 义 酌 而 用 之 干 之 以 风 力 润 之 以 丹 彩 使 味 之 者 无 极 闻 之 者 动 心 是 诗 之 至 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2.唐代“五言长城,七绝圣手”分别指谁?        、          。(2分)

              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钟嵘认为五言诗在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2分)

               

               

            • 8.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辩,退之遂为熙载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

               

            • 9.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 王 心 惧 召 太 公 而 问 曰 意者 纣 未 可 伐 乎 太 公 对 曰 不 然 楯 折 为 三 者 军 当 分 为三 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

               

            • 10.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煤灰)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