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B.刑人如恐不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
              D.喜不自胜
            • 2.

              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
              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3.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
              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 4.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5.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失期,法当斩
              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 6.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分)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

               

            • 7.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3分)

              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游鯈亭记》 欧阳修

               

            • 8.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公西华认为“弟子不能学”的东西是什么?(1分)

              2.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言论似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3)

               

            • 9.

              翻译句子(6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10.

              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