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课文诗句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立的辉煌业绩。

              B.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运用了晋朝人张翰(字季鹰)的典故,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既写了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之情,收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

              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叠字的手法,十四个字中无一个“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凄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D.在《雨霖铃》一词的上阙中,“蝉”而寒,加之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骤雨”又“初歇”,行人不得不走,更增惆怅;“长亭”晚景,给人凄切悲凉之感。这些景物,远近结合,虚实相衬,辅以表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很好地描绘了伤离别的意境。
            •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B.《呐喊》与《彷徨》是鲁迅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祝福》选自《鲁迅全集》。
              C.欧·亨利式结尾是英国的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创作的一种小说结尾方式,小说结尾主人公的命运常常既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同属唐宋八大家。
            •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

              B.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致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和元曲并列。

              C.唐代的古文运动是指中唐的文体革新,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骈文。

              D.陶渊明热衷于山水,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
            • 4.
              下面四句是《林黛玉进贾府》中对四个人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④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A.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④贾宝玉
              B.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贾宝玉
              C.①贾迎春    ②贾惜春    ③贾宝玉     ④贾探春
              D.①贾惜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林黛玉 
            • 5.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B.《战国策》是辑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谋划或辞说的著作,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记春秋末至秦,凡245年史事。《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 6.

              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而尾联写江上的烟波浩渺,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B.王维的《渭川田家》运用反衬手法,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
              C.《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其实是在批判部分种树者的毁树行为。

              D.《童区寄传》一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童寄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
              E.《苏武传》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表现苏武对李陵投降匈奴的鄙视。
            • 7.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B.《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D.【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 8.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名家并称,如“韩柳”即韩愈、柳宗元,均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李杜”即李白、杜甫;“班马”即班固、司马迁。
              B.“说”是古文中一种阐述事理的文体。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爱莲说》、《马说》、《少年中国说》、《师说》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C.秦时称说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与今天所说的山东地域大致相同。
              D.“晋侯、秦伯围郑”中,“侯”与“伯”都指周朝诸侯的爵位,爵位共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鲁迅原名周树人,青年时代先去日本留学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创作于1926年,后收录于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呐喊》。
              C.《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等。一般认为,曹雪芹完成了前八十回,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 10.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华佗在狱中,将其医书《青囊书》送给吴押狱。吴押狱将书藏于家中,不料其妻趁他不在时,将《青囊书》烧得只剩一两页。

              B.孙权为了转移祸害,将关羽人头送给曹操。曹操集团识破孙权计谋,刻沉香木为躯配关羽首级,并厚葬关羽,以消除误会。

              C.《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有号或绰号,如“凤雏”庞统,“卧龙”诸葛亮,“白马将军”赵云,“小霸王”孙策,“三姓家奴”吕布等。

              D.曹操欲受魏公之位,加封九锡,荀彧劝阻,曹操不悦。曹操派人送荀彧食盒,里面空无一物,荀彧领会曹操的意思,服毒身亡。

              E.《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五用火攻。这五次火攻依次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濮阳和火烧上方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