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老人与海》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渔夫,同时他也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而“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是小说唯一的主题。
              D.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也有表现当代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秋”指秋天。“序属三秋”中“三秋”,即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而《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秋”指三个月的时间。
              B.“察臣孝廉”中“察”的意思是考察和推举。古汉语中“举”“荐”“称”都有推持、推举的意思。
              C.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时仕时隐,前后十多年。写作《归去来兮辞》时,是他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从此就再也没出仕。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也是写于此时期。
              D.驸文十分讲求语言形式美,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辞采华美,音韵和谐。《滕王阁序》一文骈散结合,有凌云之气,言随意遣,如泉源之涌。
            • 3.

              材料一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材料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材料三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1) 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小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面对课文诗句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立的辉煌业绩。

              B.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运用了晋朝人张翰(字季鹰)的典故,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既写了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之情,收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

              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叠字的手法,十四个字中无一个“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凄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D.在《雨霖铃》一词的上阙中,“蝉”而寒,加之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骤雨”又“初歇”,行人不得不走,更增惆怅;“长亭”晚景,给人凄切悲凉之感。这些景物,远近结合,虚实相衬,辅以表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很好地描绘了伤离别的意境。
            •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B.《呐喊》与《彷徨》是鲁迅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祝福》选自《鲁迅全集》。
              C.欧·亨利式结尾是英国的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创作的一种小说结尾方式,小说结尾主人公的命运常常既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同属唐宋八大家。
            • 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

              B.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致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和元曲并列。

              C.唐代的古文运动是指中唐的文体革新,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骈文。

              D.陶渊明热衷于山水,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
            • 7.
              下面四句是《林黛玉进贾府》中对四个人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④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A.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④贾宝玉
              B.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贾宝玉
              C.①贾迎春    ②贾惜春    ③贾宝玉     ④贾探春
              D.①贾惜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林黛玉 
            • 8.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B.《战国策》是辑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谋划或辞说的著作,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记春秋末至秦,凡245年史事。《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 9.

              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而尾联写江上的烟波浩渺,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B.王维的《渭川田家》运用反衬手法,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
              C.《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其实是在批判部分种树者的毁树行为。

              D.《童区寄传》一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童寄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
              E.《苏武传》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表现苏武对李陵投降匈奴的鄙视。
            • 10.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B.《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D.【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0/40

            进入组卷